APP下载

巧用微课 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5

名师在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微课情境信息技术

钟 方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江苏江阴 21440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相对薄弱,导致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长期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难以满足当下的素质教育需求。微课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根据其界定概念“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可知,微课能与现代教育思想相契合。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其信息素养,教师有必要查阅相关文献,在研究微课特征与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相融合,以改善当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弊端,弥补相应空缺,为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的发展提出更有效的应用策略。

一、微课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强调教学过程而非单一的教学结果,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呈现的弊端却与新课标理念相悖。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生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资源,微课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如下。

教学目标方面,微课的“动态呈现”特征使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方法目标更易凸显;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基于微课,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的信息储备知识;教学手段方面,突破了固有时空的界限,以新的教学形态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增添了趣味;教学资源方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微课资源,可实现混合式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1]。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设计原则

(一)简约实用原则

微课视频时长大多限制在3~10 分钟,其内容凝练精简,不会杂糅过多的形式化、不必要的内容。设计微课时需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混淆点、易错点等专门择出凝练,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有针对性地传授初中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2]。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资源并不只是一个冰冷的教学应用工具,而是应当围绕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认知需求进行设计,如可以通过微课设计项目式、情境式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体会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微课学习方式[3]。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也可以翻转角色,通过自己设计微课视频的方式分享作品,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求知。

(三)形式趣味原则

微课引入的初衷是丰富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微课形式与内容上的趣味性,如在微课资源中融入矛盾冲突、项目驱动、贴近生活、作品设计等内容,以此增加微课的趣味性。学生的精神真正与微课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才能够主动探索教师设计的微课活动环节,使信息技术课堂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应用策略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微课设计的形式趣味原则,教师可运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环节,结合微课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4]。

以“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该章节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类网络应用价值的体验操作及正确认知。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将内容设计为一个卡通人物在浏览网页,但在上网过程中“它”分别遭遇了三种情境。情境一:沉迷游戏与网络信息,忘记了自己家中养的小花,花朵因为失去照顾而枯萎了;情境二:在网页上注册信息,将个人的隐私信息填写在未知网页上,收到陌生电话进行欺诈;情境三:在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上盲目从众,容易被网络上的语言煽动,在网络上发布攻击性语言。该视频时长5分钟,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微课中的三种情境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以此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网络,深化“网络是把双刃剑”的信息素养理念。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许多技能知识都可以迁移至现实生活情境中,教师需认真剖析教材内容,借助信息辅助工具创设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结点,有效增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

(二)项目驱动,高效再现操作细节

微课视频内容简洁凝练,教师可以以完整项目作为驱动,通过微课教学基本的操作流程,高效再现操作细节,以一条完整线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学生以多元协作探究方式作出信息课程的项目探究[5]。

以“主题网站的制作与设计”的教学片段为例,教材对该章节的编写顺序依次为“设计主题网站”“制作网站”“网站的发布与评价”,三小节的子节也是依据操作顺序对上述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基于该章节的设计特征,教师可将该章节的微课视频设计成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辅助探究微课,即在每小节课程伊始为学生录制一个微课视频。如确定并设计项目主题为“中秋起源及发展”网站制作后,教师在“制作网站”的第一步为学生设计一个时长为4 分钟的“H5 制作网页概述——“认识Dreamweaver”,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开始根据教学视频在计算机上熟悉Dreamweaver的相关工具。接着,学生继续观看“创建网站,制作首页”的微课,在确定主题网站设计框架与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视频内容继续探究项目,直至完成项目的最后一个步骤。

教师利用微课展示重难点细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探究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于一些细节操作,学生能够拖动或暂停进度条,反复观看视频内容,让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要点的理解。

(三)交互练习,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当前,微课教学并不仅限于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学,交互式微课是在原有微课基础上的创新与改进,即学生观看在线微课视频时,通过在特定点上回答自动弹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练习需求[6]。

以“算法的描述”复习课片段为例,教师再次将新知教学时的微课视频呈现给学生,但此时的微课内容稍做调整。在对新知进行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教师制作了“种植一粒种子”的动画,用于解释算法的含义,随后在形象化的描述后显示概念,指出“算法就是对生活中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在复习课时,“种植种子”后的概念呈现图像不再出现,而是在微课视频中弹出问题:“正如种植一颗种子,算法的概念是什么?算法综合实例?”这时候需要学生在相应的答题框中输入答案,正确即可继续观看与回顾微课。

目前,用于制作交互式微课的软件多样,如Adobe Captivate、Camtasia studio、Articulate Storyline 等均可实现交互练习。同样,有关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之类的微课复习课也能够以此方式呈现,或者在一些知识点上给出拓展知识的网址链接,学生可跳转学习拓展知识,切实实现交互式微课学习。

(四)疑难解析,课后辅导突破时限

微课视频一般控制在10 分钟以内,教学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共性问题,录制一系列初中信息技术微课课后答疑视频,学生课后可以根据需求直接选择个人疑惑点来独立学习[7]。

以“条件语句”课后辅导微课为例,该部分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容易对程序语言产生陌生感,难以突破对高级语言、逻辑运算的理解障碍。基于此,教师需要对课堂上学生产生的共性疑惑点——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优先次序以及对逻辑表达式的解释等知识点再次集成一个讲解形象、重点突出的微课视频,最好结合实例对相关知识点做出更加细化的讲解。此外,教师也可针对课后题的解析过程进行剖析,如对“探究学习”部分的“Not(a>200 Or b=20)”的逻辑值进行讲解时,需要从该逻辑表达式出发,对其中包含的运算符、运算符功能、优先级等作出解析,再将其融入题中求解最终值。对于课堂上的困惑点,学生可以通过拖动微课视频快速捕捉到自己想要的解析内容,与传统课堂相比,课后辅导微课的灵活度极高。

疑难解答微课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极强教学效果,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解答的学习主体,有效激发其课后学习动力,切实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的教学目的。

结 语

本文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微课教学需求分析,指出微课独有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应力求主体明确,将复杂的信息技术问题拆分成多个简单的知识解答视频,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活力,促进师生共建优质、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猜你喜欢

微课情境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