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0-11-25酒泉市实验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课文

○杨 燕 酒泉市实验小学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发生改变,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社会的接触较少,没有形成独立的认知,看待事物不够全面、不客观,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事物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品质,能使学生在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判断能力,对于学生今后道路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道德教育缺失。道德教育缺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排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导致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在课堂上依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讲解、书写板书等方式传递教学内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紧张,枯燥的互动方式没有达到推动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交流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只注重知识掌握,忽视情感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所学重点内容的讲授,上课进度受到教学任务、课时安排的影响较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地学习新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跟不上、学不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古诗等内容的学习中,部分教师只是对诗词内容进行简单的翻译,课后便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关于诗词中作者的情感流露、意境体会涉及得较少,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文化体验。强制性的背诵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古典诗词文化的了解,还会使更多的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符合小学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上课前,语文教师要认真备课,对所教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上课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使学生了解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看法,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为此,语文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对课文的主旨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体会到课文更深层次的蕴意,发现课文中隐藏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代入感,达到“育人”的效果。

2.开展课外活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还要将德育贯彻到课外实践活动中。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时,要引导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在课下活动、同学之间的相处过程中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当身边的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人。教师要对这种行为进行嘉奖,可以是口头上的赞扬也可以颁发小礼品。总之,要肯定学生的善举,使学生在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既要培育出高学识的学生,又要培育出具有高道德的社会成员。为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接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