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双赢
2020-11-25庆城县庆华小学
○冯 晔 庆城县庆华小学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减负增效”已成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大事。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负增效措施。如何实现减负与增效双赢,是当下学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教师减负、家长加压;校内减负增效,校外增负”的局面。
一、政府督导是保障
政府作为学校的监管机构,要加强督导,完善督导体制,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改革。要加大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指导和监控,按照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的原则,深入研究,做细工作,特别要加强具体引导,对教材、考核、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进行改革,要克服片面评价倾向,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严格活动竞赛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监管,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支持做好课后服务,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减负督导检查,切实抓好贯彻实施等,保障“减负增效”长期进行下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在坚持质量立校的基本思路下,努力寻求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用督导撬动学校改革,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二、社会支持是基础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政府、传媒等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借助网络、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多渠道、多途径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使全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氛围;学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向家长宣讲减负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并切实从自身做起,减少孩子课外报班补课等加重课业负担的行为。校内外形成“减负”共识。学校要根据学情和校情,做到不给学生排名,不给学生压力,不增加额外的作业,将“减负指标”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引导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不定期地对相关机构进行督导执法检查,对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整改,严禁超标培训、严格教师聘用、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等,优化校外培训环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对违规办学、违规办班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强化对“小饭桌”“训练营”等托管机构的监管。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加强家校交流互动,增强孩子身心健康,引导孩子健康生活,强化家长在教育孩子、减轻学生负担工作中的责任。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管理避免盲目跟风报班;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引导孩子乐观向上生活,学会控制情绪;指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注重培养自理能力,保障休息时间,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减负增效长效机制,寻找减负增效的最佳契合点。
三、学校实施是关键
学校作为学生减负的主体机构,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审时度势,把减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立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减少无效环节。广大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科学“减负”。学校还应始终关注减负工作,以研究的眼光看待“减负”,以切实的行动推进“提质”,使“减负”与“提质”融为一体。在教师执行层面,“减负”工作的真正落实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有多元的评价观、科学的教育观,需要教师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和实践;学校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积极探索实践经验,以一贯之,与时俱进。把全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减负”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合理安排好德智体美劳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总之,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让减负成为现实,关键在于能否科学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当然,这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理解,学校则要准确把握教育的命脉,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减负与增效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