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在农村家长会上有效形式与内容的创新研究*
2020-11-25姚良云潘文吉
姚良云 潘文吉
(1.甘肃省临夏县坡头初级中学 甘肃 临夏 731800) (2.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甘肃 临夏 731800)
引言
随着法治理念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大力贯彻,道德与法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法律,还要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1.利用家长会的形式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关系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教师要正确引导,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就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教育而言,信息设备已经相对完善,大部分学校已经联网,在线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应用家长会的形式和手段来实现。网络上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直观地将道德纪律和法治的抽象概念展现出来。同时,以家长会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家长的身份来听课,就更加可以激发初中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关爱他人”的教学题材,在初中阶段的道德和法治课程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收集照顾老人的视频,在课堂上用白板展示出来,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也可以是短视频和故事的教学形式来传达的主要内容,并引发他们的思考。于是由老师向学生提问:“关心的表现是什么,关心又有什么样的意义,等等。”教材中有一个“探索与分享”的链接,是基于一些经典的公益广告:老爷爷和奶奶的腿和脚不是很聪明。过马路时,司机一个接一个地让路。残疾人和老人乘坐公共汽车,乘客礼貌地让座等等。
可以在看完视频后,老师问学生的家长提出一系列问题:“你认为司机在路上,机上乘客的行为”,“照顾你任何新的认识”,等等,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出版代表小组讨论结果,大多数的学生视图将围绕着“司机和乘客的行为是照顾老人”和“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温暖的行为,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相互尊重、信任的结果”等观点,而教师则对学生做出最终的评价并总结讨论的结果。通过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重视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
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初中的德治法治,如果只注重纯理论教学,忽视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就无法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德育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还应结合时事政治的学习资源,将事件等课程集中到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时事政治是指发生在国内或国际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包含着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家生活的方针和政策。它们从大局出发,具有很强的一般性。焦点事件不同于它,它是一段具有高度影响力和关注度的时期,是社会讨论的焦点。德育与法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同时,学生也对时事和事件感兴趣。德法结合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氛围,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道德和法治在初中八年级学科的“关心国家发展”的教学为例,全国年会暨党的事件的介绍,全国每年十九大大文件精神和相关新闻报道显示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目标和计划,让学生养成习惯关心国家大事。
3.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仅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教学中要从一些角度去理解,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去深入理解。教师应及时有针对性地推荐或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书籍、摘要、影片、图片等资料。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丰富知识,树立正确的观点,提高思想觉悟和法律思维。例如,教七年级的第二部分单元《生命的思维》一课“绽放生命之花”中“精彩生活”的这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广泛收集的关于中外事例,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名人的事迹,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句名人名言,使用墙报纸或班会的形式在同学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们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努力学习,力争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并付诸实施。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它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村初中的道德和法治课的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避免了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误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教学自己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期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