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分析
2020-11-25陶卉
陶 卉
(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整体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不强,对学习数学往往缺乏兴趣,没有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也会对学生总体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文章将基于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情境创设即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语言情境创设或者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学课堂学习环境,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符合新时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本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每个孩子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形成均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与价值分析
1.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特点分析
(1)逼真的形象
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将个人的感受与学习活动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里面的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均能产生重要影响。
(2)丰富的想象
尽管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比较接近,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基于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展开想象。学生需要通过大胆的想象,结合兴趣爱好,将老师教学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交汇相连,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师教授的思维方式,这样就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分析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快速集中注意力。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数学这一复杂性学科,其适用性较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2)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情境的创设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关联,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且能够“学以致用”。比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买文具”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数据的计算,灵活掌握各类数学知识。学生面对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便能够灵活进行计算,也是提升小学生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重要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设生活情境,灵活解答数学问题;创设活动情境,巩固知识学习成果,使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1.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实现进步与发展。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到发展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多动脑,积极思考这个问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隐藏的数学问题,且找出与之相应的解答方法。将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方法相互融合,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教学情境,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位置》这一课内容时,可以先设置情境,如“同学们平时在教室里一般分四大组,今天咱们把全班同学分成八组,也就是一竖行为一组。从窗户起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请第二组的同学招招手,请第四组的同学晃晃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第四组第二排的同学请站起来。”“你可以用数字表达自己的位置吗?”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更多趣味性问题融入其中,比如“你能用数字表示好朋友的位置吗?”“我们班有一位X-Man,他的位置是第六排第三个同学,请问他是谁?”等问题,鼓励学生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这种方式,使小学课堂教学环境充满乐趣、充满生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创设生活情境,灵活解答数学问题
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期间,可以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基于实际生活中的规律、情境以及人物等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深入其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且能够灵活借助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相互关联,使每名学生都可以愉快地学习,感知数学世界的博大,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以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一课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妈妈买了一块蛋糕,家里现在一共有4个小朋友,妈妈应该怎样切,才能够保证每一位小朋友均获得同样体积的蛋糕呢?”等问题。教师需要创设问题,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积极总结,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再如指导小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比如教师可以担任超市销售员的角色,邀请学生购买各类产品。如“薯片3.5元一袋,活动促销购买3袋可以免费赠送一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我想要获得4袋薯片,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呢?”等问题。
3.创设活动情境,巩固知识学习成果
相较于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讲解活动,学生更加喜欢各类活动情境。教师可以基于课程教学的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学习期间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4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出示情境:“李大爷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种树,池塘周长为120 m,若每间隔8 m栽种一棵树木,则一共需要栽种多少棵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需要基于问题进行分析,将所学知识与任务相互结合,自主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分析问题。比如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数形结合能更好、更快地解答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表述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将学生之间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等等。最后总结与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出答案。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规划,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引导,给予学生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体现积极教学语言应用的价值。
三、结束语
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我们数学教师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设生活情境,灵活解答数学问题;创设活动情境,巩固知识学习成果等方式,引导每个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通过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能自主能动地去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