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

2020-11-25徐宗军

名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兔子模型

徐宗军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中路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7)

引 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学科要建构核心素养体系。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来说,它涵盖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模型思想、数学分析能力、空间观念、运算能力四个基本方面。当然,这四个基本方面中还涵盖很多细小的内容,并且随着课程的推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这四个大方面,找到数学知识点与具体核心素养的契合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进而让学生获得更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为其全面而个性地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提供有效的力量。由此看来,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培养能够让学生顺利、高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独特价值,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是十分必要的。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形式的有效导入,能够确保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步步推导出各种数学模型,让学生留有深刻印象,所以要将模型思想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个重难点时,教师可先以一个简单的题目入手:鸡兔同笼,共有20个头、54条腿,那么,鸡兔各有多少只?之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每只鸡有几条腿?每只兔子有几条腿?兔子和鸡的腿数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可能笼子里全是鸡或者兔子?假设笼子里都是鸡会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学生逐渐有了解决这个题目的思路,之后,教师逐步引导,带领学生用假设法构建数学模型,即假设笼子里都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可以算出假设条件下共有多少条腿,把这样得到的腿数与题目中所给的腿数相比,看看相差多少。那么,每差2条腿就有一只兔子,把所差的腿数除以2 就是兔子的数量,之后再求鸡的数量就非常容易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列出模型“兔子数=(实际腿数-鸡兔总数×每只鸡腿数)÷(每只兔子与鸡相差的腿数)”。根据这个模型,学生顺利地计算出题目,即兔子有(54-20×2)÷2=7(只),鸡有13只。可以说,通过问题的引导和学生小组间的通力合作,顺利地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二、媒体导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学生更高质量开展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几何知识的基础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时代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新要求。媒体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觉,让学生实现感官联动。相比单纯的现象,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要根据学习内容适当导入媒体,创设情境,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即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然后将这些实物抽象成几何体,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起来,这样一来,就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相应的几何空间,此时再带领学生画长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也就容易得多了。用同样的方式,笔者给学生拓展了圆、圆柱、圆锥等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不仅再次锻炼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也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加强练习,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而这并非易事,也没有捷径,需要学生大量地练习,不断地总结,进而从量变实现质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和时间,把握好题目的方向和质量,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运算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例如,同样是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在学生了解了“兔子数=(实际腿数-鸡兔总数×每只鸡腿数)÷(每只兔子与鸡相差的腿数)”这个模型后,为了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并能熟练应用,教师可刻意让学生加强练习,举一反三,从而使其运算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当学生了解了这个模型之后,教师可顺势出几个类似的题目,不仅可以在鸡兔数量上进行变化,而且把鸡兔同笼变成其他问题,如在一个停车场中停了汽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一共有108个轮子,那么这个停车场中,汽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再如,小花买了2元和5元的纪念邮票共34张,一共用了98元,那么,小花买的2元和5元的纪念邮票各有多少张……就这样,学生不仅顺利解决了鸡兔同笼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利用这个模型解决更多类似的题目,达到更好的模型运算效果,运算能力也得到稳步提高。

四、联系生活,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推理能力

生活作为一个大的资源库,其内容丰富,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事物、问题来教学数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稳步提高[1]。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找准生活与数学的衔接点,另一方面教师要扮演好指引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有效提高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间隔”这个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点能有深刻的掌握,并能够自主推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出这样一个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面对这个有趣的谜语,学生都积极参与猜测答案,当学生猜出谜底——手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张开自己的手,数一数有几个空隙,之后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想一想树与树之间的间隔。这样一来,学生顺利地推理出树与树的间隔特点,此时再让学生解决植树问题,他们都能高质、高效地完成,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引导、媒体导入、加强练习、联系生活四个策略主要针对模型思想、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四个方面。当然,这些并不够具体和完善,而且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并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更多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所以,在日后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笔者还会继续研究和探索,继续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兔子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探析及思考
自制空间站模型
多种方法解鸡兔同笼问题
兔子
模型小览(二)
鸡兔同笼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