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主线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极地地区”为例

2020-11-25

名师在线 2020年27期
关键词:极地北极南极

徐 珣

(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江苏苏州 215006)

引 言

生本理念影响下,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从学科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习得终身发展的地理知识,掌握基本地理分析及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主线的主要特点

(一)让地理课堂与生活相接

地理是从生活中找到环境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在新的场景中应用。情境教学能够让初中地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直接连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在新的情境下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情境时须基于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设法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模型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角色扮演等活动融入情境,从而把地理课堂延伸到校外,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更易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主线所引入的案例通常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形成共鸣。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凸显其主体地位。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通常会引入情境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作为情境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为学生提供讨论、小组竞赛、社会调查与实践、角色扮演及游戏等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分工以确保每个组员均有机会参与、形成新发现,以完成学习任务。同伴互助、相互鼓劲,既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又可以增进情谊,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小组之间的合理竞争。在合作互动学习情境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产生多个思维碰撞,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课堂获得感。

二、情境教学主线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语言情感语境

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语言语境对学生产生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情感语境能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所以,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组织,使课堂语境更加丰富,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地理知识学习难度。

(二)利用素材塑造情境

地理图表很多,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带到课堂上展示,也可利用信息化手段。这种多元化、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立体的形象,具有生动性,可以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引发学生与地理事件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思维能力。

(三)基于教材营设情境

教材为课程学习之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合理的情境材料,结合任教学生所在地区、年龄段等方面的特点引入最真实、最便于学生形成新知识结构的情境。教师还可根据课程标准整合多个版本的教材,引入情境时还应留意情境材料与教学目的的关系,变换教学手段。每次对新接班级就某一相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准备时,须考虑学生及教学阶段等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1]。

(四)情境应用贯穿课堂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学生的学习应为从外部刺激转变为个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强化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地理课堂,让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意志情感等的合理激发,最终顺利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创造力。

三、情境教学主线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人教版“极地地区”的教学活动

导入:播放视频——西交利物浦苏州附属中学暑假去北极考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一: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分组】模拟极地考察之旅,分组选择,一组去南极,一组去北极。多媒体展示南、北两极地区图,让学生阅读书本,完成学案第1 题。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南、北极地区的主要范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学会在图上辨认方向。

活动二:走进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

【转折】做好准备,出发去极地。

教师提问:到达后,我们会看到极地怎样独特的景观呢?小组讨论后,教师出示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图。

【学生回答】(1)南北极均为寒带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2)北极气温低,南极更低。(3)北极降水少,南极降水更少,被称为“白色荒漠”。

【教师讲解】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冰雪高原”。(出示图片,对比风力)

【学生回答】北极风力大,南极更大,还被称为“风库”。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

【学生回答】南极代表性动物有企鹅、磷虾、海豹、蓝鲸等,北极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象、驯鹿等。

提问:严寒的气候条件使得两极地区的生物都有特殊的生存本领,那在极地地区有人类居住吗?

【学生回答】北极地区有人类居住,南极没有。

活动三:极地探秘——科学考察的宝地

【转折】考察时发现需要带的必备物品不全,怎么办?

【学生回答】找科考队员帮忙。

【探究活动】布置不同的任务,进行科考活动,利用书本和网络,完成学案第3 题。

第一组:找到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了解它们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第二组:找到极地有哪些自然资源。第三组: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哪些考察价值。

【学生展示】在南、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南极科学考察站。

教师补充图片和南极科考站视频,并介绍“雪龙号”成功突围的事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以及科考的艰苦。

【学生展示】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等。南极地区有煤、铁等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科学家利用钻孔机从冰层钻取冰芯,采雪样,获得极地的气候、冰川等资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环境,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教师补充北极的交通战略地位。

活动四:极地保护——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转折】如果学生到极地考察,会对极地环境造成影响吗?(会)当考察结束时用完的罐头,怎么处理食品包装袋?(带回考察站或带回国)

展示极地出现的环境问题:过度捕杀,破坏生物多样性;石油污染;气候变暖……

【讨论】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极地环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极地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人迹罕至,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但随着人类的开发,极地地区的保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能为保护极地做出贡献。

(二)教学主线分析

本节课利用未来教室双屏,把南、北两极地区相比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极地考察串联,设计了四个活动,体现了课堂探究、体验的特征。同时,通过大量的图片,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技巧。

结 语

教学时,主线类型多样。初中地理教师唯有站在课程整体的高度,在对文本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一条最利于教学的主线,让初中地理课堂因此更生动、有序及高效。

猜你喜欢

极地北极南极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北极有个“放屁湖”
南极大逃亡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难忘的南极之旅
北极
极地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