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2020-11-25姚玉琴
姚玉琴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131)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小学体育教学中,预设性和生成性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在课前拟定教案后,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由于场地大、设备多、活动性强,教师会遇到很多突发的问题,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会为授课带来很多困难,教师应尽量减少突发问题的出现。但同时,有效利用这些场景,对学生加以引导,便可以提升“生成性”的价值。
一、预设与生成的含义
(一)预设的含义
预设是指在上课前,教师对课堂进行预想和设想,并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事先制订教学方案,设置教学环节。预设的出现,为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师可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练,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只要学生完成任务,即可视作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这样以教师教授示范、学生学习练习为主的静态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也被削弱。
(二)生成的含义
生成是课堂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每个环节都按照既定任务进行,所以各式各样的突发情况会出现,而出现的这些情况就是生成性。生成性的出现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动和参与的结果,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因对突发情况措手不及而不得不改变教学计划,但若对这些情况进行快速分析,并有效利用,不仅能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感悟知识学习更大的价值,如学会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等。
(三)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只有高标准、高质量的预设,才会产生精彩、有效的生成[1]。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对课堂做好充足准备,任由教学机会流失,低效课堂就会产生。例如,在教学“投掷”内容时,教师计划利用纸飞机飞行向学生展示投掷的原理,但是在实际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不会折纸飞机,几乎半节课会浪费在折纸飞机上。教师没有事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问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一场精彩、有效的生成,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教师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会让课堂锦上添花。例如,教学“立定跳远”,教师在讲解知识要点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被草丛里的小青蛙吸引了,没有人听课,于是就把小青蛙带进课堂,带到学生眼前,让他们看小青蛙的活动,并结合立定跳远的要领,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姿势。这样,教师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设与生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由于体育课堂设置在开阔的体育场,学生能看到的事物多,注意力就更不容易集中。以上述“小青蛙”为例,在体育课上,学生总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吸引,教师如果一味制止,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课堂计划走,不仅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为引子,将预设和生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课的独特魅力,还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传授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讲解和训练过度重视,忽略了课堂前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其实,大量课堂实践证明,一次成功的预设和生成,对课堂效果的呈现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课堂,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只能跟着教师的安排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上,小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散思维的最好时期,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还要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师高效利用预设和生成,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尽情发挥,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体育教学使用预设与生成的措施
(一)充分做好预设
教师做好预设工作,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规划、布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课前预设工作需要充分调研,教师应通过交流或者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跳绳时,教师可以前期调研,先了解有多少学生接触过跳绳,一分钟能跳多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的侧重点。课后调研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不足,接下来想学习什么内容,从而为今后的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二)预设为生成留出空间
无论教学大纲要求什么,在课前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在预设的过程中,教师都要考虑到生成的存在,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生成,为生成的出现做好准备。因此,预设不需要太具体,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即可。仍以“小青蛙”为例,该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立定跳远,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要领,而青蛙的出现,让教师换了一种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能灵活运用生成,课堂教学目标就能实现。
(三)尊重课堂生成
在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的生成过程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是一种“体验式”的课堂,不仅会出现许多突发情况,学生在生成过程中的自我感知、自我学习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对此,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多加引导。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因突发情况而产生与教师课前预设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时,教师不应该直接遏制,而应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与课前预设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及时调整课堂计划,让课堂焕发生机。
结 语
总而言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是一味地扩大哪一方面的作用而遏制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而是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找寻平衡点,既要做好课前的预设工作,又要为生成留有一定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生成的作用,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