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
2020-11-25万晶
万 晶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330013)
一、 引言
2014 年3 月,相关部门公布将于2020 年前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按照退休年龄改革方案:从2018 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 年延迟1 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 年延迟1 岁,直到2045 年同时达到65 岁。 目前来说,我国延迟退休的方案还没有正式发布,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论从未停止。 该项政策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当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
二、 原因分析
(一)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而新生人口不断减少
首先,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医疗卫生水平持续上升,老年人的养老条件也更好,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
其次,为了控制我国的人口规模,长期以来中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而受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低于更替水平和西方社会的平均水平。 加上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加、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国新生儿的出生率持续走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也未能有效地阻止新生人口的减少。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来自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年轻劳动力短缺情况。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中国人都享受着人口红利的好处,积累了国民经济基础。 但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之前的年轻劳动力不断老去,中国劳动人口的增速放缓,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提供服务和劳动的人数下降,单位的用工成本上涨,进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 近年来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上升,意味着老年抚养比增加,全社会用来抚养的资源增多,人口红利趋于消失,无法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巨大挑战。
三、 延迟退休的利弊分析
(一)延迟退休的积极影响
1. 对劳动力市场来说,避免劳动力短缺
我国劳动力人口初现下降趋势,人口红利带来的积极影响或难以维持。 缓解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的方式主要是增加劳动力人口,目前有两条途径,一是提高人口出生率,二是延迟退休。 由于目前国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较低,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且提高出生率着眼于未来劳动力的总量。 而延迟退休能直接影响当前劳动力的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用工成本的上行压力,有效减缓工资的膨胀,以及生活成本的上涨。
2. 对个人来说,减轻家庭抚养负担
延迟退休增加老年工作者的工作年限,有助于人均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加养老金收入。 同时个人社保缴费年限也相应增加,能为以后更加优质的养老生活打下稳固的物质基础。 独生子女生活压力较大,如果延长退休年龄,老人继续工作,能为家庭创造收益,有效提高生活水平。
3. 对企业来说,降低运营成本
由于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社会参保率越来越失去平衡。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离休和退休费与退休人员同步增长,这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支付成本。 而延迟退休能够明显减轻企业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工作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经过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积累,部分老年人口在脑力劳动上不比年轻人逊色,甚至更有优势。 由于当下的年轻人偏好选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而相对冷门却重要的工作十分缺乏人才。 所以延迟退休的老年人与年轻人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互补。 企业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员工继续留在相应的工作岗位,解决了有意愿参加工作但由于退休不得不赋闲在家的老年人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且能减少新员工的培训费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 对国家来说,减少养老金的财政支出
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并且发生在我国目前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老龄化问题无疑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就目前而言,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相关研究与实践不足,未完全具备供养老龄人口的能力。中国养老服务行业数据显示,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逐年增加;而老年人及残疾人收养机构数、床位数以及收养人数均出现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见,中国的养老需求逐渐增加,而养老服务供给却逐渐减少,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实行渐进式退休,能够减少养老金偿付的时间,有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二)延迟退休的消极影响
1. 在短期内会挤占部分待业者的工作岗位
首先,延迟退休后,本该离开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继续工作,而待业者无法获得工作。 近5 年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
其次,当前教育形式多看重大学教育,忽视技术方面的专科生培训,导致每年有大量身无专长的大学生毕业,而延迟退休又使得大量工作岗位无法空缺出来。 这些被迫失业的年轻人不仅不能为全社会创造价值,还有可能影响社会安定。 所以在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延迟退休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企业被迫接受年龄更高的劳动者,老年人被迫就业
延迟退休的这类劳动者在生理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思维和体力上的退化,特别在创新性方面,不利于新型产业接纳新鲜血液。 同样,对于希望安享晚年的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他们的内心诉求。 延长老年人的工作时间,一方面不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难以平衡家庭的需求。
四、 建议
(一)适当采取激励措施
比如加薪,考虑个人绩效的奖金,制订更加完善的退休金计划。 工人退休后,没有了工资收入的来源,而由养老金计划提供的收入能够有效保障工人未来的养老生活。
(二)制定差异化的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可以依据不同行业、部门以及群体的受益情况,参照某些国家的弹性退休制度,制定差异化的退休方案,不宜“一刀切”。 以体力劳动、创造性工作为例,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岗位,年纪大的工作者可以正常退休。 但当企业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工作者、熟练工时,可以适当地延迟退休年龄。
(三)大力发展养老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以及养老服务,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安全感。 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否会有影响。 为了提升中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应当注意延迟退休过程中配套措施的实施。 加大商业化保险的投入以及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让老年人没有后顾之忧。
(四)加快经济增长
解决当下社会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加快经济增长,夯实养老体制的基础。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而我国抵挡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呈现平稳的趋势,还有很大潜力等待挖掘。
五、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延迟退休有利有弊。 但相应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延缓退休的优势从现在来看可能不够明显,但是它可以渐进地解决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就目前国情来分析,不应该操之过急。 一是要完成通过养老保险保障老年人退休后基本生活的目标,维护前代人的利益;二是要满足后代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避免加重其负担,才能实现社会福利领域的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