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0-11-25罗杰中
罗杰中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新华小学 贵州 遵义 563131)
人类创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表达,如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等。而学生学习语言,也应当以交流和表达为基本目的。试想,如果学生学习了语言,却难以用所得为所用,学习的意义何在?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重要的交流和表达工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往往过度重视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对策。
1.影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因素
1.1 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心理障碍。在语言表达方面,城乡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诚然,在教育上,我们本不应将城市和农村区别开来,但现实面前,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在教育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农村地区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欠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敢表达、羞于表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羞于表达的现象,与学生表达心理障碍息息相关。而学生表达的心理障碍,又源于其内心的不自信。正是因为表达心理障碍的影响,使得农村地区的孩子语文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普通话水平低,朗读、演讲、朗诵能力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教师的语言表达训练普遍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这项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的需要,开展日常的或者是专项化的语言表达训练,方能在长期的训练中促使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化、教条化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存在,使得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语言表达训练缺失的现状,导致学生因缺乏训练而使得语言能力低下,从而使得学生“不能”用标准的语言交流和表达。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用“不敢”表达和“不能”表达来形容当前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在表达方面存在心理障碍,导致学生“不敢”表达;另一方面,教师日常训练不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使得学生“不能”表达。正是因为“不敢”和“不能”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对策
2.1 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敢”、“不能”表达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为促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提问,构建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一堂优质的课,一定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问题”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问题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多,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达自我。总之来讲,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积极回答问题当成是一种习惯,学生一旦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言表达能力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其次,开展课前“三分钟”语言训练。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面,课前三分钟活动历来备受欢迎。一开始,按照编排顺序轮流讲,提前有准备,消除紧张情绪,用标准普通话讲一则寓言或者小故事,要求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有头有尾。慢慢地,要求学生口头推荐书籍或者优美的诗篇。久而久之,便可以采用随机抽讲的办法,再后来采取自愿报名方式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这种课前三分钟的语言训练模式,有助于消除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均有机会展现自己,并在长期的训练中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2.2 将语言表达训练融入到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简就繁,逐步加深、逐步丰富、力求内容多样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让学生有话能说:首先,以汉字、拼音教学为依托,开展普通话训练。小学阶段,汉字、拼音教学是重要的模块,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的重要模块。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汉字和拼音教学,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提高学生音准,进而促使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其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开展朗读训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似是一句简单的化,然则蕴含着较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在长期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2.3 强化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开展语文教学,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另一方面,在开展语文朗读训练、普通话训练等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示范,例如,教师可以节选一些优秀的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此之前一定要熟悉课文片段,深谙某处需要加以指引。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饱满的时候,请学生加上动作,配上神情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灵感喷涌而出,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口、手、脑、心都动起来了,情、意、志都得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了。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解读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因素,积极开展语言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