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020-11-25张月明
张月明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桥北学校 青海 海东 810799)
愉悦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激发思维和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范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为此,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我们教师所探讨的课题之一。下面本人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着手浅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认识和思考:
1.授课前创造愉悦的气氛,进行师生间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式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思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使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
2.鼓励学生勤动手、动脑,激活思维,活跃思维,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感官表现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通过动手,激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高智商。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具有情趣的活动课,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3.充满微笑和热情,塑造教师可敬可亲的美好形象,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充满微笑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方法之一,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技能。
4.创设悬念,引发思维,激发出活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在整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严重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这种教学与素质教育是对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课堂活跃,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5.确立目标,创设和谐的竞争关系,提高合作意识,加强愉悦的氛围
俗话说,有目标才有动力。有了目标,相当于有了指明灯,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奋斗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以及协作关系,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向自己确立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学习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更好的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会加入必要的竞争机制,让学生自然形成相互竞争的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式存在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学生在合作的前提下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你追我赶的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一次试题检测,来分析出每个学生在试题考察之中学习成绩的高低,然后可以通过分组,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内,以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帮到学习差的学生,并且能够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使学生之间都能够获得收益,从而达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的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合作思想,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总之,教学艺术性是教学能力的表现之一,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氛围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的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