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25

名师在线 2020年28期
关键词:老屋松鼠小狗

张 伟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江苏宿迁 223800)

引 言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着重开展了以预测为主要手段的语文阅读学习。合理的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水平。但是,预测不是天马行空,而是需要学生通过文中的细节和故事线索进行猜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预测策略,懂得举一反三,并将其应用在其他文章甚至是其他学科中,进而让学生的认知图式变得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通过续写预测故事情节发展

预测策略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提高其阅读水平。续写是预测策略之一。续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展开的,有些是在结尾进行的引申,还有的是在文章伏笔处加以假设等[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学生寻找线索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线索进行科学的预测,并结合自身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展开联想。这样才能让预测的内容更加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文章内容更加通顺。有些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因为没有思路而无法进行续写。这时,教师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如提出一些与文章有关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等,从而让续写更加顺利地进行。

以《小狗学叫》为例。文中有一只小狗不会叫,一路上它遇到了小公鸡、狐狸、杜鹃等小动物,跟着它们学习了叫声,但这些叫声都不属于它,小狗陷入了迷惘。紧接着,文章便给出了三种结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三种结局是否合理、小狗到底应该听谁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续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挖掘文章细节,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结局。

预测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先要通过阅读寻找文章线索,然后才能进行预测,最后回归文章寻找更多的资料验证预测内容是否合理,进而形成新的预测。因此,预测策略实际上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文中多次写道:“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一般学生的预测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老屋真的倒下了,另一种是老屋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倒下。在每次出现这句话时,学生都可以进行预测,续写出老屋的命运,并与原文进行对比,看一看自己的想法是否与原文一致。在续写的过程中,学生将故事情节一次又一次地延伸,在保证中心思想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想法丰富了文章内容,令文章变得更加有趣,且学生自己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找该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练笔,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写作风格的了解。

二、针对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不同文体的预测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记叙文这一文体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是在结尾进行预测;而在说明文中,则是针对文章内容或是语言特点来进行预测[2]。因此,要想合理展开预测,师生必须考虑文体的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章篇幅大多短小精悍,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相似性,将文章进行对比预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松鼠》和《跑进家来的松鼠》这两篇文章都是描述松鼠的,前者是一篇说明文,学生看到这篇题目以后,可以预测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松鼠,可能是松鼠的特点、习性,也可能是松鼠的其他方面;后者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题目更加鲜活,学生看到题目后脑海中就会想象出松鼠活泼的样子,进而思考跑进家后的松鼠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教师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就会很明显地看出两种不同文体预测的切入点和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

在《松鼠》这篇文章中,教师的切入点是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松鼠有哪些了解”。在大家畅所欲言以后,教师可以转向阅读文章内容,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而在《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中,教师的切入点则是“假如松鼠有一天跑入我们的家中,会发生怎样的情形”,然后回到文章中,看看作者家中因为松鼠的到来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立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一探究竟。在这样对比预测下,学生也能了解到虽然描述的事物相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让表达内容更加丰满、立体。

此外,除对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预测外,对同一作者笔下的作品也可以进行预测。例如,对于林海音,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她的两篇文章,分别是《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作品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动人,尤其侧重心理描写,读后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她的其他作品是否也是如此呢?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留下一个小作业:阅读林海音的其他文章,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过程也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在语文阅读中学会自主预测

预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开始需要教师作为引路人引导学生去预测,紧接着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索预测之路[3]。因此,训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而在文本基础上进行预测是关键。为了让学生掌握预测技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的身心放松,这样他们的想象力才能被激活,以便后续活动的开展;其次要借助文本中的图片、标题或是情节等辅助工具进行预测,要让学生的预测内容有理有据,而不是无端猜测。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便会逐渐掌握自主预测的方式,进而将其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中。

自主预测既要有理论依据,也要有实践操作[4]。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连续出现了三次“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而如果文章中提到了三次一致的内容,那么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了。每次老屋在说完这句话以后,总会发生什么事情让老屋没有办法倒下来。比如,第一次遇到了小猫,它帮助小猫遮挡风雨;第二次遇到了老母鸡,它帮助老母鸡安心孵蛋;第三次,它又帮助小蜘蛛织网捉虫。教师据此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一下老屋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些学生是这样写的:“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等等老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它在被猎人追赶。“好吧,让我再站一会。”隔日,小兔子躲过了猎人,满怀感恩地、蹦蹦跳跳地走了……

学生预测了不同的故事内容,结局总让人意想不到,由此,他们逐渐掌握了童话故事的思路及写作方式。在单元小练笔中,教材还列举了《夏洛的网》《躲猫猫大王》《帽子的秘密》等文章,引导学生以童话的方式思考这些文章讲了哪些内容,以起到巩固训练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预测是学生在文本中收集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分析判断预测的合理性,并确定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这样才能让预测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通过题目和图片预测文本内容

有时一张图片就能引发大家的无尽猜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积极预测。

例如,在《小狗学叫》一文中,配图是一只小狗在模仿公鸡的样子叫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题目想一想“小狗在干什么、为什么它要学叫”,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发展情节。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章,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引发无尽的遐想。

再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配图是一个拟人化的房子,而且这座房子已经很老了,这也正契合“老房子”的主题。那么学生通过文章题目和图片就能引发猜想:“为什么老房子倒不了呢?在老房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而在阅读文章前几段以后,再回想一下图片上的内容,学生就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清晰的认识。由此可知,教师借助文章题目和图片的引导,可以打开学生探索文章内容的“大门”。在“大门”后面是广阔的知识和无尽的想象。只要教师给予合理的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启阅读之旅,获得阅读的乐趣。

除课本以外,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阅读一些绘本,这些绘本封面及内页的插画也适合学生开展预测阅读。例如,在《失落的一角》这一绘本中,封面上缺失的一角与封底画着的一角相互呼应,封面缺失的一角处还画着一个张着大嘴的圆。学生仔细观察绘本的封面和封底后发现了这个问题,紧接着就引发了猜测与思考:“缺角的圆要怎样才能找到它的另一半?封面和封底的角各有什么关系?”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思考开拓思维,产生了极大的猎奇心理,想要打开绘本一探究竟。由此可见,在预测策略的影响下,学生的想象力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中,而是拓展到了课外,其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结 语

预测策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尽情地表达,有根据地预测。教师作为预测教学全过程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5]。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教学任务带来一定启示。当然,预测的方式多样,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积累经验,帮助学生合理预测,开启创造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爱上语文!

猜你喜欢

老屋松鼠小狗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
小松鼠
松鼠
小狗的憧憬
小狗
松鼠
松鼠
老屋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