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方法研究

2020-11-25刘小萍

名师在线 2020年28期
关键词:仓库题型解题

刘小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李府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当前,数学教学面临着各种问题,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探索出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高效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教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工作压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知识经验上。数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记忆、模仿,而是教育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上,学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积累了学习经验。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加之受到小升初考试的影响,部分教师将重点放在讲解重要考点及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方面,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其基础计算和解题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弱。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影响,难以形成独立思维,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这样的结果无疑对教育事业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高效课堂建设出发,重视学生的数学基础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供保障[1]。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不能对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导致课堂上听课重点不明确,影响听课质量。同时,部分教师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听课状态不佳,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低。

三、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一)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同时,预习环节也是学生轻松学习的过程。此时教师尚未讲解新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最后总结归纳,完成预习。预习后,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有了初步掌握,知晓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在课堂上明确了学习重点,细心听讲,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完成了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笔者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目标,学生可采取自主预习或小组合作预习的方式,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知识,并和正方体进行对比,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主动学习意识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结合教材内容,充分进行预习。同时,小组合作预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进行质疑,在自主思考或合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重点和规律,提高预习质量,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学生只有坚持课前预习,才能养成学习习惯,以高质量的预习过程,为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丰富课堂呈现形式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配合多媒体手段,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课堂呈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借助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其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打造图文并茂的数学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对二者进行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将圆柱进行拆分,使其成为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周长即为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即为圆柱的高,为学生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然后可将一面三角形小旗旋转一周,让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形状,并根据所学的圆柱知识明确三角形的底、高和圆锥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组成,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课堂实效性。

(三)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在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重点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式是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以求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题型,以求通过少量的练习,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运算技巧,教师可为学生设置典型的习题:

(2)淘气的体重为42kg,笑笑的体重为40kg,奇思的体重为淘气和笑笑体重总和的一半,求奇思的体重为多少千克?

以上问题为分数乘法的典型习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重点传授给学生计算方法。问题1 中,三人钱数为连续相乘关系,在求解过程可使用式子问题2 中需要找出淘气和笑笑体重的总和,按照平均分的思想求出奇思的体重,可使用式子教师在讲解习题后可对题型进行归类和总结,促使学生明确不同题型的计算方法,迅速找出问题中各个已知量之间的联系,顺利求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此外,在学生做完习题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检验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算式进行逆向运算,检验计算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当前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薄弱,教师应强化应用类问题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高效解决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应用题型

小学生年龄较小,只有面对熟悉的应用题型,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其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解决问题。而对于较为抽象的应用类题型,教师可找出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连接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提炼出其和题型之间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新的认知。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对应用题进行适当改编,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应用题案例:“每支圆珠笔2.5元,钢笔的价格是圆珠笔的3 倍,王老师买了8 支圆珠笔和3支钢笔,总共需要多少元?”购物这一场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向学生引入“买文具”这一生活化的购物场景,帮助学生巩固本课学习的小数乘法相关知识。学生可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先算出一支钢笔的价格为2.5×3=7.5(元),再算出8 支圆珠笔的价格为2.5×8=20(元),3 支钢笔的价格为7.5×3=22.5(元),进而得出王老师总共需要支付22.5+7.5=30(元)。

2.关注应用题解题思维培养

中高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应用类题型较多,但是大部分题型有固定的解题模式。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应重视问题思路的讲解,对应用题进行分类,使用高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已知A、B 两个仓库中共有货物1680 吨,A 仓库中货物为B 仓库货物的2 倍,试求A、B 两个仓库中分别有多少吨货物?”在讲解这道题时,教师可重点为学生讲解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从已知条件分析,A 仓库中货物是B 仓库货物的2 倍,可得出两仓库中货物质量比为A ∶B=2 ∶1,此时可将两仓库中粮食总量看成3 份,其中A 仓库占据份数为,因此A 仓库中货物总量为;同理,B 仓库中货物占据份数为因此B 仓库中货物总量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掌握单位“1”不同的题型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使用转化思想,丰富解题思路。此外,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假设法或画图法,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明确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使学生可以总结数学应用题的规律,高效解答同类题型,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指导学生对求解结果进行验算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估算或对结果进行验算,检验解题方法应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学生在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和验算能力后,可对解题过程展开全面检查,降低失误概率,锻炼自我检验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结 语

总之,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现状,合理优化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入手,明确课堂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构建高效数学教学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仓库题型解题
仓库里的小偷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用“同样多”解题
填满仓库的方法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