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拟人化教学 活化小学英语课堂
2020-11-25李桂珠
李桂珠
(福建省浦城县山下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408)
引 言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英语教学需要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教师在英语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拟人化教学手法,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气。在充满童趣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共同合作、互相学习,激活自身的思维,使课堂智慧流淌、童趣盎然[1]。
一、教学导入拟人化,唤醒英语心
教师用拟人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将所学对象拟人化,如同龄朋友般代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里把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能使课堂栩栩如生[2]。
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学内容是学习几个动物名称。教师首先设计“在雪地里寻找脚印的主人”的游戏活动来复习所学过的动物名称,接着创设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带领学生学习新单词。教师首先模仿儿童的声音,扮作一只小蝌蚪,说:“Look,I'm a tadpole.I can swim.(我是小蝌蚪,我会游泳。)Where is my mother?(我的妈妈在哪儿?)”并假装伤心地哭了起来。小蝌蚪要寻找妈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一起“寻找”蝌蚪妈妈的过程中,教学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单词“frog”的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个fl ash:一只小青蛙在一口深井底部使劲地跳呀跳呀,希望能跳出这口井,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每跳一次,教师就引导学生为它加油:“Frog,jump!Frog,jump!”学生的加油声越来越大,仿佛这只受困的小青蛙就是自己。当这只小青蛙终于跳出来时,全班学生都欢呼起来。接着,教师用同样的方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顺着拟人化的小青蛙这一思路,很快地掌握了单词swim, jump, fl y这三个单词。教师将物体拟人化,激发了学生的“泛灵心理”,使学生把外物同化为自己的心理活动,然后顺应这种心理活动,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学生之所以喜爱拟人化的事物形象,首先是因为它契合他们的心理;其次,拟人的手法能把抽象的事和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这正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3]。比如,在教学hot,warm,cool,cold 这四种抽象的单词时,大部分教师都会马上想到运用TPR 的教学方法,或者在课前准备一些实物,如热水、冰块等。教师利用真实的感觉,确实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试想,如果这位教师要教三个班级,冰块一节课下来就化了,热水也变温了,这样的实物教学会变得更烦琐。能否找到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呢?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没有带实物,但教学效果与上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带着生气表情的太阳,说:“Look at the sun.He is angry.How do you feel?”学生们看着黑板上“眉毛竖起”的太阳公公,正在天空中“发火”。这种情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当然是一种炙热(hot)的感觉。然后,该教师又画了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公公,问:“Now,the sun is smile.How do you feel?”当然是给人一种暖洋洋(warm)的感觉。同样,太阳公公害羞地用云朵遮住半边脸,给人感觉凉爽(cool)多了。最后,太阳公公不见了,世界一片漆黑,给人的肯定只有冰冷(cold)的感觉。由此看来,这种拟人化的教学引入手法,并不亚于用实物的刺激,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活动拟人化,放飞英语梦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密集型的灌输知识。久而久之,这种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运用拟人化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道理简单化,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复杂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4]。
(一)拼写练习拟人化
单词的拼写练习是枯燥的。教师在教单词拼写时,不外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操练,如大小声、“开火车”等,美其名曰方式多样,其实还是属于机械操练的范畴。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单词教学。
例如,在进行单词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brother,sister 拼写练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几棵小树,每棵树上都挂满了小果子,每一个小果子上都写有一个字母,这些字母刚好组成一个所学单词。但是教师故意拼出错误的单词,如“mother”误写为“mather”,“brother”误写为“bother”,“sister”写成了“sisther”,并告诉学生小树“生病”了,谁能给它治病呢?这些都是学生在书写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虽多次提醒,效果不佳,仍有马虎的学生写错。教师创设给小树苗看病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认真地分辨、仔细地检查,在很负责地给小树“看病”的过程中,检查自己的拼写练习,纠错效果事半功倍。
(二)游戏拟人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难免会产生陌生感。为使小学英语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有趣,教师可利用拟人化手段,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产生深刻的印象[5]。
例 如,在 教 学pen,pencil,ruler,crayon,eraser这五个文具类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请5 位学生戴上这五个文具的头饰站成一排,把自己想象成这些文具并进行自我介绍。例如,戴铅笔头饰的学生会说:“Hello,I'm a pencil.I can write.”这样的英语课堂更具有生命力,使学生在享受课堂乐趣的同时,轻松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
三、教学评价拟人化,培养英语情感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多以奖励小星星、小红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对同样的评价奖励就会失去兴趣,就不会在乎这些奖励,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一位英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评价模式:“我们的学习生活,就像农民伯伯种庄稼一样,洒下一滴汗水,收获一份心情。每当你们学习取得进步时,就赠予‘一滴汗水’作为奖励,到学期末收获的季节,一滴滴晶莹的汗水就代表一次次刻苦的努力,我们要肯定自己的每一次努力,坚定学习的信心。”这种更真实、更生动的教学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6]。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适当运用拟人手法,为教学增添情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引导下,体验并掌握知识,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