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术的演进及其民族性分析
2020-11-25吴科锦
吴科锦 李 鹤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1 前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大会中提及到“文化自信”,并表达了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尊崇。武术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文化是维系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立足世界的根基。武术应该以“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唯一竞争优势在于它是否具有创造世界其他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社会价值能力”为评价标准来设计和运作武术的国际化进程,[1]不应盲目推进其国际化,而丧失其民族性。
2 武术近代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2.1 “武术”一词的演变
武术的起源是原始时期人们的一种自卫活动,是人们在与他人、野兽搏斗时产生的经验、技巧的总结和提炼,在人们需要对抗时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手段。“武术”在古代是指“军事技术”也称为“技击”和“武艺”,被归入兵家的“兵技巧”类。[2]民国时期武术被称为“国术”,由此武术代表着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是武术的升华,是让国人为之热血沸腾的、不屈不挠的一种不可磨灭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才称为武术。武术这个概念或者解释总是会随着历史不断更迭而发生变化,具有各个时期对武术的理解,和人们追求的实用性。但不管如何演化,武术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在文明不断融合之中,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永远不会褪色。
2.2 近代武术的演变和发展
武术套路源起于明朝,到了清朝,几乎所有的武术拳种门派都有“套路”,武术套路也成为武术流传的重要载体,但在武术套路中有许多不适用的动作。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书中多次提及到,要简化武术套路的“花架子”,士兵应该多练习实用的技击技巧。清朝晚期,在战争中传统的大刀长矛无法抵挡住西方列强的火枪大炮的进攻,一度让清朝国民认为“武术”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不能用来打败敌人,早在1895年袁世凯于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之时就完全放弃了旧式兵器,开始全面使用枪炮。从这一时期的军队训练内容来看武术也明显式微。[3]但在“义和团运动”中,许多习武之人都加入到反抗列强侵略的阵营之中,英勇的付出生命,让国人看到习武者奋勇杀敌的爱国情怀体现,因而开始大力提倡“尚武精神”。辛亥革命后,“武术”一词被频繁使用,例如全国掀起武术的热潮。武术社团的不断成立构成了这一阶段武术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3]如1912年成都成立的《四川武士会》、1919-1924年在广州成立的《广东精武体育会》《佛山精武体育会》《珠江国术社》,武术在推翻清廷的辛亥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使人民对武术产生了新的好感。在抗日战争中,武术更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西北军的大刀队。冯玉祥练兵中增强了武术的习练,并在实战中取得很大的效果。1941年,周恩来在《贺冯玉祥六十寿辰》一文中写道:“先生善练兵,至今谈兵的人多推崇先生。”[4]这即说明冯玉祥擅于练兵是个将才,又说明武术在民国时期的实用,和在人们心里存在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同之前的“国术”是不一样的。马明达[5]教授所认为的解放后武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55年是第一阶段,武术不断在改革原有的弊端,如管理制度、机构重组体现出国家新政策的风范;从1955年到1978年为第二阶段,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武术指导工作思想路线偏颇,把武术向体操进军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竞技武术”;1978年以后是第三阶段,武术在改革开放之中,不断的在加大走向国际化的步伐,武术申奥虽然没能成功,但我国一直在对武术进行变革,在为走向国际化的道路而奋力、改进。
3 武术当前发展所处困境
3.1 武术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现代体育价值观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中国武术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6]新中国成立,我国的许多政策、制度都是向苏联学习的,当时的口号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因而,近代的体育是舶来品,是完全照搬他国的体育制度,致使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忽略了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价值,没有使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包括武术文化在内的中国体育文化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或闭目塞听不承认其存在;认其存在或按照同一模式规范出若干套路,然多为花拳绣腿,把武术做成介于体操和舞蹈之间的夹生饭。[6]武术走进竞技以后的体操化、舞蹈化、甚至是杂耍化是非常严重的,今天我们看武术基本功中的许多练习,如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都是出自于京剧里演员舞蹈基本功动作,而武术中的难度动作,如旋风腿、旋子、腾空飞脚等都是出自体操和舞蹈。
3.2 武术难以进入奥运会
当前中国体育界有两大难题、或者是两大“饭后谈资”,一是中国足球谁也踢不赢,二是武术入不了奥运会。那么为什么我国武术项目不能入奥?我国从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民族形式体育表演与竞赛大会,这次大会就设置了武术的竞赛制度、改革了国术馆时期存留的许多弊端,此后武术的竞赛规则、制度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却一直达不到“入奥”的要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空手道则先后进入奥运会,这些从古代中国传播过去的文化都被其本土化发展后,走进了国际化的舞台,实在是让人眼馋和不甘,但目前中国武术竞技的评判规则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武术成为亚运会的运动项目后,曾多次被调侃为“中国人的表演”,让外国人了解武术文化、接受武术、喜欢武术才是武术走向国际化道路发展真正需要做到的。
3.3 武术“击技性”的争议
武术究竟能不能打的这个问题,一直是网络上比较热议的话题。2018年3月徐晓东再次约战咏春拳拳师丁浩的比赛,以“太极”“咏春”等文化符号为典型图腾的中国传统武术被拉下神坛,向来标榜“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仿佛转瞬间就变得如此脆弱与无力。[7]那么武术究竟能不能打呢?现在的各种事件证明现在的传统武术和竞技是不能够应用于实战之中,如果以能不能打,作为衡量武术的标准,这不免有些偏颇。金庸先生笔下把武术描绘的无所不能,我们这几代人受其影响深远,武侠梦应该是每个小男孩所憧憬的;因而,武术在实际的反映,让人民的内心也形成明显的偏差是不可接受的,武术应该进一步挖掘深层的东西,用其内在深厚的底蕴来增强国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3.4 武术成为竞技场上的“独秀”
“竞技武术”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国内外重大赛事经常是四座空空,场面十分尴尬;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和体现中华男儿的血性,确实很难让外国人信服。[5]究其原因,想必是武术的“快餐文化现象”,武术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员为了把武术推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给武术“减肥、瘦身”、变革,只留下单一的拳械套路;同时,又融合体操、舞蹈,把武术变得更加“四不像”。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唯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武术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当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家是道学的代表,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8]现如今武术协会基本上遍布全国的各个县市,武术比赛也在各个地方定期举行,但不管是何种规模的比赛,到场观看的观众总是寥寥无几,国内比赛同国外比赛一样,除了运动员、工作者几乎没有旁人了,如此冷清不免让人叹息。因而,如何让武术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如何让武术的规则竞技更加“透明”?如何让武术融入每一个国人的“血液里”?如何让武术不再是“一个人的武林”值得我们深思。
4 武术应挖掘其民族性、立足于长远发展
4.1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培植和涵养民族自尊心的重要依托。[5]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民族特色所在;是国人维系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情怀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林立世界、走向国际大舞台的文化自信的体现。武术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一项古老的“国技”。武术在中国人中间传播时,首先是武术的技艺吸引了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播则利用了武术这一载体。[9]但在武术这个传播载体上,把武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传播出去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武术课堂中或者武术培训机构里鲜有老师或者是教练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武术的文化和精神,更多的只是去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这是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悲哀,相对于传播中国遍地开花的“跆拳道”而言,武术的传播发展存在某些问题,据笔者在江西省几个市区对武术和跆拳道培训班进行统计,跆拳道的数量和规模都是武术培训班的数倍,并且跆拳道的“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孩子心中,说明其文化理念的重要性,这些武术做的远远不够。同时,国家应加强对影视作品的管理,不可让其为了牟利而颠倒武术文化价值观的作品传播出去,并且要加强进一步对武术文化、精神的挖掘和整理,把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好好地继承下来和弘扬出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2 淡化“奥运”战略之梦,立足民族土壤
中国武术未能进人奥运会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不要就此因噎废食不要让它重新回到民族虚无主义的状态。[6]竞技武术向“体操化、舞蹈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武术向国际化道路发展、武术的规范化发展贡献了很多的力量,但过于“瘦身、减肥”的武术,总让国人不经要问这是我们的中华武术吗?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不断在多民族文明碰撞下沉淀而成,其意义和价值是以是否为奥运会项目可以用来衡量的,因而,在西方文化价值观为主导的“奥运会”主场下,武术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处于弱势的;如果需要用“割肉、放血”的方式放弃其民族性,为了来迎合奥林匹克文化,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必然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所不支持的!中国武术未来的发展应该坚定地走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道路,扬弃西方竞技体育的经验和模式,坚定不移地立身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对中国武术的作用、价值和地位的认可,要有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淡化“奥运”战略之梦,但需要为竞技武术早日“入奥”而勤奋、踏实地工作。[1]
4.3 运用科技手段完善武术竞赛规则体系
“竞赛规则”约束、影响和推动着本项目的技术体系、水平的发展方向,是本项目兴衰和成败的衡量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现在我们用的是《武术竞赛规则2012年》,相比较之前的比赛规则、有了很多的完善。但武术竞赛规则,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完善;自武术竞技比赛进入亚运会后,在武术这个项目上,中国武术队包揽几乎所有的冠军,因为武术发源于中国这个是不容置疑的,但评分项目主观性占比大,这是引起非议的主要原因,相关部门应组织武术竞技规则委员会,对武术的评分体系、评分细节多加斟酌。现在人工智能系统进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否可以考虑用人工智能来代替传统的裁判评分体系呢?如果能够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采用智能机器一体化,那么其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就将非常透明化。武术竞赛规则的系统化发展对武术“入奥”的评定应该也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创武术的国际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会上谈到“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武术的进一步的对外交流,对其今后是多么的重要,希望相关的负责人能够更加重视这一点,借鉴邻国日本、韩国把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推向“奥运”的舞台和向全世界传播的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立足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根基,才能做到真正的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