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韩国跆拳道传承对比研究
2020-11-25刘志鹏王海军
刘志鹏 王海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承载着竞技、健身、娱乐和文化等功能,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结和智慧。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实施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奥运会和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在文化不断西化、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和生存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使以武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而同样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韩国国技跆拳道,在传承与发展中不但没有受到外域文化和竞技体育的冲击,反而成为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助推器,深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传承与推广,于2000年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因此,如何借鉴韩国跆拳道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经验和礼仪与段位制方面的优势,整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探究跆拳道传承与发展对武术的启示,实现振兴中华武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武术与韩国跆拳道传承对比
1.1 礼仪对比
武术和跆拳道礼仪从形式内容角度来看比较相似,但又有一定的区别。跆拳道礼仪的表现形式是鞠躬礼,以“礼始”、以“礼终”。武术因种类门派的不同及动作的多样性,表现形式有“徒手礼”“持械礼”“递械礼”和“接械礼”等,目前普遍流行的是“抱拳礼”,属于“徒手礼”的一种。武术礼仪的内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强调爱国精神和中华武德教育,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行为规范。跆拳道礼仪的内涵则注重培育练习者个体礼仪,是针对个人制定的礼仪规范,是练习者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武术的功能不仅是一种格斗技术,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印记,具有道德教化的意义。但武术礼仪内容繁琐,诠释性较强,缺乏与习练者的紧密联系,而跆拳道重视礼仪的细节,倡导的是一种和谐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将礼仪始终贯穿于日常教学与训练之中。
1.2 政策法规的支持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跆拳道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指导性文件和纲要,最早可追溯到1916年出台的《古迹及遗物保存规则》,而后又相继出台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和《韩国文化遗产保护法》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跆拳道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3]我国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亦做出了大量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发展的相应措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
1.3 民众认识对比
武术和跆拳道是中国和韩国各自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深层文化内涵是代表本国的民族精神,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5]跆拳道在韩国民众心目中被视为“国技”,全民参与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韩国民众对本民族跆拳道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伴随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近年来随着外域文化入侵,使武术文化在我国民众心中的地位岌岌可危,尤其是青年人认为武术是过时的、不时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武术文化情感缺失、认识不足以及对武术时代价值的错误评估,限制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韩国民众对跆拳道的传承人极为推崇,将其视为创造型人才,给予传承人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传承人乐于并毫无保留地将技能传授给习练者。武术传承人在国内地位和待遇尚未得到如此重视和民众的社会认可度,再加上传承方式的保守,致使很多武术文化遗产的失传。
1.4 段位制对比
在段位制的设置方面,跆拳道将段位制设为“十级、三品、九段”,而武术则设为“三级、九段”。[6]武术设置的级别难度跨度相对较大,跆拳道的设置更加细化规范,级别难度跨度较小。在段位制级别标志方面,武术等级标志为胸口的徽章,图饰和颜色代表习武者不同的等级和技能水平,存在等级标志不显眼、难以识别的不足。跆拳道等级标志为腰带,以腰带的颜色代表习练者的级别和水平,更加直观清晰醒目,易于识别。在考核内容方面,武术与跆拳道段位制的考核内容均为理论考试和技术考核。其中跆拳道在考核中更加注重礼仪、基本功和技术水平考核,内容相对全面且细化,武术考核以系列教程和规定武术套路为主,对武术礼仪、基本功和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薄弱。
2 韩国跆拳道传承对武术的启示
2.1 礼仪方面的启示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术的礼仪需要习武者用毕生精力去体悟,需要去“修”才能达到更高境界。在保持武术礼仪本真属性的基础上优化武术礼仪。在行礼方面,细化行礼方式,强化行礼规范,适当增多行礼次数,如问候礼、同门礼、长辈礼和参赛礼等。在传承方面,加入武术礼仪作为传承内容。在文化内涵方面,严格要求习练者的规范性,制定相应的礼仪制度,消除习练者对武术礼仪形式上的认知,宣传礼仪的文化价值和特有属性。
2.2 政策法规方面的启示
录制影音,对武术的门派种类、功法展示等进行宣传并在国内卫视频道进行直播。成立武术国际表演团,在世界各国进行巡回表演,向世界人民宣传武术文化,派驻武术教练团与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交流切磋武术技艺。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设置专门的武术课程,开设理论和实践课,制定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传授武术套路、武术功法和武术文化礼仪等。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各武术门派通力合作制度摒弃门派之别,各门派通过技能展示和受欢迎程度,选出领军人物和代表,由其统领共同致力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将武术上升到法律保护层面,优化部门协调,发挥各自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武术发展环境。
2.3 民众认识方面启示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应立足我国国情并结合武术发展实际情况,适时向世界展示中华武术文化的优越性和魅力所在。运用各种方式唤醒民众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定期举办武术比赛、武术文化交流等活动,向民众宣传武术的时代价值,提升民众对保护武术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依托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武术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如开发武术文化旅游、拍摄武术题材电影电视剧等,在给民众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武术传承人,政府一方面要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应给予相应福利和待遇,并给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同时可以设置专项武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奖励基金,鼓励民众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
2.4 段位制方面启示
在段位制的设置方面,武术可以增设段位级别,由原来的三个级位增设为十个级位,并结合中华文化中的“十天干”来命名等级。合理控制每个级位之间的难易程度,初学者以培养兴趣和礼仪为主。在段位制级别标志方面,通过改变徽章材料和放置位置,按照门派统一武术服装,如将武术等级徽章印制服装胸前和背后成图案展示,用徽章颜色和服装颜色表示技术水平的高低和门派种类。细化武术外在表现礼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可以将抱拳礼习惯化、生活化,从“站、走、坐、卧、行”等方面着手,严格要求习武之人的行为规范。在考核方面,要完善与优化段位制的考核内容,应将武德、武礼作为初级重点考核内容,注重级位中武术基本功和技术水平的考核,按照级位、段位的不同可以逐级增加难度不同的实战对抗等技能。
3 结语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粹的汇集。然而,近年来在竞技体育和外域文化的影响下其传承与发展不容乐观,面对西方体育全球化的咄咄逼人之势和外域文化的不断侵袭,我们首先要检视自身,敢于发现与承认自身的不足,辩证处理好武术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在保持中华武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中庸和谐等内核价值基础上,对韩国跆拳道的传承与发展模式采取“去粗取精、为我所用”的借鉴观点,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规范礼仪、细化段位制、觉醒民众意识和更新民众观念等方面完善中国武术传承与推广机制,真正使民众自发、自觉、自主地从事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武术文化,进而使中国武术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