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机制与途径研究

2020-11-25孙颖许东霞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素养

孙颖,许东霞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80)

1 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2014 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全国各高校及中小学开始积极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和探索实践。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体育课标修订的过程中,理论界对体育素养概念进行了提升和凝练,以更为概括、严谨、准确的形式,达成了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共识,即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格3个方面。本文“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即以此3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2 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机制

本文从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着眼进行研究,以期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参与度、品格得到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途径在于课堂、重点生成在于强化、难点突破在于设计、目标达成在于教师。因此,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经验与情感、特性与特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一定场合的表现。

2.1 学校是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空间

高中阶段是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能力、体育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形式看,体育教育活动空间由体育课堂空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空间组成。因此,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尤其在学生体育学习习惯、态度素养形成方面,不仅要抓住体育课堂教育质量,而且要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育内容的补充。

2.2 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是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

体育观念的变革意味着体育教育手段需不断创新,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更加强调借助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与品格。因此,教师要依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不同素养目标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要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在体育教育教学中需得到体现。

3 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培养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途径应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基础,以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并以家庭、社会支持为合力,在这三者的交汇融通中推动和实现当代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3.1 切合实际,精选内容,系统化设置体育知识结构

高中生处于身体素质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体育技能与知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可承受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锻炼。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学校应基于当代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征与体育知识技能形成的科学理论依据,并将体育学习系统化的特点展示出来。

3.1.1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能让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从力量、速度、耐力、反应能力、柔韧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期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阶段进行中国传统武术套路学习时,教师先对学生介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类,再介绍我国武术的历史、发展与开展现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我国传统体育。此外,教师选择的武术授课内容为五禽戏,其不仅套路简单、简明易学,还融入了传统文化与特色,又不失互动与趣味。再如,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足球的起源与发展外,还将授课内容设为掌握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和了解脚内外侧传接球的区别,达到了足球教学的目标。

3.1.2 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应有利于高中生体育文化视野的开阔性随着当代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多元文化的逐步形成、完善与系统化,种类多样、颇具趣味、形式多元的体育项目已逐渐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同需求层次的体育爱好者都能获得满足。对学生而言,培养和塑造其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高中阶段,因此在日常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差异化的同时,提高其体育学习兴趣,为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3.2 激发兴趣,实施趣味化体育教学模式

竞争性与趣味性是体育的两大自然属性。将体育教育教学模式趣味化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情感、态度和认知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好胜欲和好奇心,所以在高中常规体育教学中,适当的游戏化、情景化教学模式可很好地促进对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以拼图接力的方式开展接力赛,将班级分为人数均等的4组,进行30m 折返跑,跑至指定区域需将带有数字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翻开,用时最短的团队取胜。这种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速度,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的重复往返跑动练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接力跑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3 鼓励多元、信息化教学过程

在信息大爆炸、获取信息资源方式多元的时代,教学方式与手段也日益趋近信息化,多媒体、信息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模式。例如,“翻转课堂”模式已融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体育课程的构建,学校翻转课堂的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部分。(1)课前。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合理教学任务和内容,考虑学生特点,上传教学视频、音频、动画、PPT、GIF等教学材料至在线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较为直观有序的学习导航,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与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网络观摩视频进行课前知识点学习,初步掌握基本技术要领。(2)课中。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中,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探索、讨论、实践、展示等学习和实践类活动。(3)课后。根据整体评价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并优化、改善和更新教学设计,学生则通过自我评价的结果反思学习过程。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双向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效率、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快速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还能丰富直观、全面呈现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为课中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体育教学时效性。

3.4 学校监督、家庭参与,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生活化

体育运动内化为日常生活习惯的一种,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即为体育生活化。对高中生形成体育核心素养机制而言,它是金字塔的“塔尖”表现层,且“重文轻体”的现象长期伴随于中国基础教育过程中,尤其是高中生面临着很大的高考升学压力。为使学生体育素养水平从根本上全面提升,为通过高中体育会考而采取的突击式应试体育着实不可取,我们应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的长效机制。本文认为,让体育运动生活化,仅通过课堂体育教育、课外体育锻炼作为练习手段还略显不够,社会各界须转变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观念。家长的体育态度也是学生体育态度的重要决定因素,须家庭参与、学校监督双管齐下。

4 结语

体育学科教育教学价值观念的变革体现在教育部提出“体育素质教育”到“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转变。新时期体育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下,培养适应当代高速发展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是核心与关键。在高度信息化、教学教育手段丰富化的当今,依托核心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体育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信息化技术处理、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素养之余,还要努力提高沟通、交流与管理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勤于总结、反思与归纳,为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高中生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