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的重要性研究

2020-11-25翟远征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雷锋武术素质

翟远征

(淄博张店建桥实验学校,山东淄博 255000)

1 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现状

1.1 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德育教育开展的情况

可以看到,无论进入哪个中小学校园,德育教育内容就会映入眼帘:在教室的墙上、教室一角、走廊的通道与学校公示榜上都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事实上,德育教育的内容都落在班主任的身上,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也是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的,如学习雷锋日、节水日、植树节等当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说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当天教师引导或带领学生实践进行这些活动,而后续的保障及激励机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促进中小学生的长期行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大多停在表面。

1.2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1.2.1 德育教育缺乏系统的规划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学缺少系统性,政治引导的因素较强。例如,学习雷锋活动,每名学生都去学习雷锋,但没有很多老奶奶过马路,因此学生就需要编造很多虚拟的事实。有时候学雷锋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要让学生明确雷锋精神与实际的生活的联系,还要注意自己的能力,不能让学生做过头,以免发生危险。学习雷锋精神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始终,如帮助父母做家务、帮助保持环境卫生等都属于学习雷锋范畴,学习雷锋精神不应只是帮助别人做好事,还有帮助自己及帮助家人。但现在的学雷锋精神在中小学常常被片面化。

在整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也只会根据教育局的要求与规定对学生进行不同目的的德育教育,如学习雷锋日进行学习雷锋活动,其他日子就不再关注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平、正直、勇敢、欢乐、爱、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多种基本道德情感,因此只受一定的政治因素影响的德育教育是不够的,也是片面的。中小学生需要的是全面的综合发展的德育教育,因此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需要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设计,使德行贯穿中小学生教育的始终。

1.2.2 德育教育单个课程缺少融合德育教育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义务与责任。教书育人,育人是教书必备的,除了德育课程外,体育课程、数学课程、语文课程、地理课程、美术课程等,所有的课程中都应从不同的方面出发,按照中小学生的德育系统规划,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中小学德育教育贯穿所有课程的始终,真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认知与发展观念。但当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只有班主任与德育教师在进行,其他各科教师上完专业课就完事了,其他事情与已无关,如将有问题的学生几乎都是交给班主任来处理,没有随时对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合理的引导。

2 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意识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其辨别是非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德育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及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2.1 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中小学生认知与探索世界的基础,从懵懂到认知有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建立需要正确地去引导。在实践过程中,中小学生会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认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此阶段如果不能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未来对一切事情的判断。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使其能认知与分析事情的对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中小学阶段是人认知世界的关键期,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家庭关系、师生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对学生认识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家庭关系紧张的,会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在学生的认知里就会认为家庭本来就是这样的,家庭关系也就是这样的,会使他们形成不好的社会认知,产生非常大的心理阴影。良好的德育教育能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多种多样的社会与家庭环境,让学生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与解决问题。因此,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3 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树立关系着中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发展的可塑性与可能性。中小学人生观的建立将会促进其积极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最终有所成就。而缺少人生目标的学生会漫无目的地去生活,不仅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更难以找到生活的意义,从而一事无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是维系人生观的形成、促进人生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3 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体美全面发展,武术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要与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随着中小学武术课程的普遍开展,武术教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武术教育对中小学生意志品质、耐心及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小学武术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对中小学的德育实践、综合素质提升及中国文化的传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1 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对德育实践的重要性

武术课程本身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来达到武术技能的掌握与精气神的提升。例如,在马步练习过程中,加入学生1min的蹲马步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倒计时,看有多少学生能够坚持住1min,坚持后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坚持下来的学生,他们也累,他们也很辛苦,但他们不畏惧困难依然在坚持着!”有的学生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是却放弃了,结果没有成功,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成功是需要坚持与付出的。然后休息后再进行一组这样的练习,除了体质特别差的学生应该都能坚持住,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教育,问学生是不是做到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知,促进意志品质教育的实践。关于武术课程的德育教育内容的加入,还需要根据学生实践发展的需要去进行设计,进而帮助学生德育素质的形成,关注学生的未来,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可持续性地发展。

3.2 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武术课程的练习,能让中小学生感受到肢体能力的提升。肢体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增加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增加其自信心与意志品质。在武术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可以让学生有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勇气,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德育教育可以从学生的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等)、道德素质(对他人的尊重与良好的沟通)、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且带有创造性)、行为习惯(衣食住行与为人处世等)、集体精神(在参与集体活动、合作及对集体的贡献方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拥有爱党、爱国的思想素质和尊重他人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集体主义精神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素质,就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有好的态度去坚持;有了好的态度去坚持,就会有好的个人行为、好的实践,进而会产生多个好的结果。因此,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可有效地促进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3 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关乎学生的未来,德育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课程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度。武术中武德的“仁、义、礼、智、信”与德育教育中的培养公平、正直、勇敢、欢乐、爱、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基本道德素质的教育是不谋而合的。德育教育与武术课程练习、与体育游戏或故事相结合,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教育效果。这种德育教育与武术课程的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得到一时的德育感受,更能对学生有长足的影响,对中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德育认知。

4 结语

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存在着缺乏系统性、德育教育与其他单个课程分开的问题。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学武术课程教育,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激发作用。建议国家教育部门根据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合理且系统地设计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德育教育内容与不同课程相互融合,打好中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基础,对中小学生德育的未来发展做出长足的激励,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青少年。

猜你喜欢

雷锋武术素质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