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家长

杨 飞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桃渚镇戚城小学 浙江 临海 317012)

在语文课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在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语文课堂的实际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实际语文课堂中依旧存在因为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厌烦等学习状态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保证拓展性阅读的正常进行,在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现状

在当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看重,这直接导致小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普遍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固守灌输性思维,在教授教材内容时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接触课外阅读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出现无书可读的局面。在现实情况下,一些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出版的图书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一些书籍的过于深奥观点阐述模糊不清,甚至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大大降低。[1]此外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很容易被手机等电子产品所吸引,在课外拓展阅读上表现的漠不关心,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小学生拓展阅读的教育仍旧任重而道远。

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际意义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而阅读能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写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对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从当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在很多方面这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师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情况下,逐渐培养和完善了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来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知识的美妙和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素材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发现隐藏当中的美学,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方面起到了积极性作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也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拓展性阅读的实际应用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对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缺乏对是非的判断力价值观如同一张白纸,无法区分出那些读物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少,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论结合实际选择出真正对学生适用的教学策略,体现出真正的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3.1 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学生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拓展阅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方向以及阅读思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阅读类型,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是开展拓展阅读的前提,在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保证学生获得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以此来拓宽阅读的渠道。因此在进行拓宽学生阅读渠道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图书资源的整合上,保证小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资源。除利用学校图书馆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发起创建班级图书角的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本进行分享。教师整合图书角图书资源,根据实际课堂教学内容挑选出合适的课外读本。

例如教师在讲述《曹冲称象》这一课时,教师具体分析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有些人说要造一杆大秤,有些人表示要将大象杀了然后再秤,从这个问题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讨论,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秤出大象的体重呢?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三国时期的小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成果,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科学的划分,全方位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3.2 开展阅读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在开展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类阅读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和交流。[2]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选题,小组间组织讨论阅读感受。班级可定期举办优秀阅读作品展示,学生可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读给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展示阅读成果的过程中积极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语文课堂的学习。使学生在课上活动结束之后仍然可以主动学习课外知识,锻炼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例如在学习《寓言二则》的过程中,文章内容对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的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学完这两则寓言故事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深化教育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会。开展小组间合作学习,在学习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通过阅读搜集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阅读,例如刻舟求剑、囫囵吞枣等等。小学生的知识和阅读水平有限,因此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教师开展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小组间讨论后进行组内交流和分享,最后派出代表进行总结记录,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3.3 增强家校沟通,全面培养阅读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起着带头作用,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强家校沟通,加深和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改变家长的思想教育观念,使之意识到小学生语文拓展性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参与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工作中来。教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两者形成良好的同盟关系,保证学生拓展性阅读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课外家庭活动中,家长可以起到很好的督导性作用,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这对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3]

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这一文章时,教师重点从文章表达的人物情感着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本的阅读,为家长还孩子布置作业,比如家长为孩子讲一个抗日过程中简单的小故事,第二天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每位家长讲述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而小学生的记忆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全面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简单扼要的为学生解决阅读上的难题。另外学校和家长可以做到互相协作,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保证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重视下,也有利于小学生拓展阅读的有效展开。

3.4 课内课外结合,探索阅读全面创新。拓展性阅读在实际用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延伸,保证学生在接受课堂内容学习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能力。[4]在阅读课文教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联想的方式,将语文课堂中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有效的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了外婆包粽子的实际场景,从场景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从文章延伸到实际生活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端午节时家里是谁在包粽子呢?文章内容中提到粽子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屈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纪念屈原的活动呢?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通过发起“屈原的一生”活动,找寻屈原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组织学生分析屈原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原因,在屈原的身上还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精神。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探索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德育精神,使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得以体现。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调研班级学生情况做好分层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积极引导因材施教,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全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拓展课外阅读知识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家长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