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的实践研究

2020-11-25陈玉玉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阅读教学

陈玉玉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甘肃 合作 747000)

审美化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开展审美化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借助教学艺术化的形式来促进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美,并且善于借助审美化的教学方式设计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感染。

1.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1.1 教师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在落实审美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通过为学生创造和谐并且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争取可以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真正的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平等,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享受美。通过平等关系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生的平台,激发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这样对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教师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引导者。美好的事物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借助我们的双眼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感受美。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明确完成目标的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整个课堂中一步步的引导学生。

1.3 教师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合作者。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的,所以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要进行合作,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学生交流中自己也要注重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合作实现思维的碰撞,获得智慧的启迪,进而塑造学生的人格,活跃课堂的氛围。

1.4 教师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激励者。我们必须要明确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其重点在于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和鼓舞的作用。激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展示自己,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所以在审美化阅读课堂中教师也要成为学生的激励者。

2.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探究

审美化阅读教学需要审美情感的参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将课程内容和感性内容还有抽象的概念以及文本的形象进行整合,把深奥的知识和情感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创造的一种教学途径。所以审美化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美,注重考虑教学过程是否美,要真正的去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首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然后对情境一边体验一边进行探究,最后引发学生的创造。在这个流程下我们也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从审美到品读的模式,从情境到体验的模式等等。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的都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对学生情感的熏陶。

其中我们提到的审美品读模式主要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或者默读中能够按照自己对文本的体会和想象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品味。这里面我们所提到的品读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语言文化的韵味,把握语言的节奏美和意境美。对文本的品读其实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审美品读,可以帮助学生一个审美式的阅读心境,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创造性并且愉悦性的阅读中,让学生懂得聆听和自我体验和感悟,在自读自悟中获得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进而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3.1 审美心境中品读。学生需要对语言文字有一个准确的感知,那么这需要把学生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感悟,这样学生也才会主动从审美的角度感知文本。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还有学生的特点借助审美元素创设一些审美化情境,进一步实现这一阅读模式的顺利实施。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长征七律》时,教师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一边播放相关的纪录片,一边动情诉说长征的艰难,使得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体会红军的难,深刻的体会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翻越逶迤五岭的困难,征服磅礴乌蒙的困难等等。

3.2 审美视角中的品读。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学科,涉及到了美的各个领域。所以教师要从美的视角出发,带领着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让学生去真正的发现和欣赏美。比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古诗进行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还”这个字,让学生借助一个还字进行一步步的思考,从而感悟其中的深意。

3.3 审美体验中的品读。审美本身就是需要去真正的体验的。在进行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体验。传统语文教学习惯让学生吟咏和体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一些传神的语言和精彩的意境。那么教师要学会带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些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对于母亲的动作和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那么通过让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帮助学生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母爱,让学生咀嚼这些文字,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4 语境移情中的品读。移情其实主要就是在学习中可以带上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可以和作者达成一定的共识。所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中品味文本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学生可以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审美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文本题材灵活选择教学的模式,善于运用美完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像是情景体验教学模式和比较鉴赏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的。[1]

3.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3.1 注重对学习环境的美化。为了有效落实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师一定要先创造一个美的教学环境,这样才可以直接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轻松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为后面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教师的环境进行美化,考虑到教室的座位安排,教师的光线还有教师的照明等等。一个和谐优雅的环境才会为学生带去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比如可以在教室的墙壁张贴一些名人名言,教室布置一些绿植,摆放一些书籍等等,这对于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学生感受和创造美都有着积极地作用。除此以外就是要注重气氛的美化。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构建一个互相尊重的氛围,教师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给到学生发扬自己个性的空间,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获得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形态。总而言之,和谐的课堂要注重动静结合,要有张有弛,要注意宽松但是不涣散,这样才可以为后面审美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3.2 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需要借助情境的帮助,从而实现学生对于知识重新的构建。知识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情境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更需要特定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才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够和作者达成共识,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审美渴望,所以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注重情境的创设。[2]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文章描述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相差较远,所以学生很难以融入到情境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借助一个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短片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和历史背景,通过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文字,体验审美的乐趣,进而体会到小英雄雨来的勇敢和坚强。又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时,小学生阅历还不够丰富,有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所以作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己童年的氛围,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童年或者对自己影响比较深的人物,进一步拉近学生情感和文本情感的距离,从而带领学生再去品读文本的语句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容。

3.3 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探究。在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多样性、形象性还有创造性的体现,要争取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去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自己阅读和品味,给到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在一个轻松地氛围下去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精神得到愉悦,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在小学语文审美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去真正的体验和探究知识是至关重要的。[3]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白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为核心,自己进行读、思、画,在自主的探究理解中感受文字的美和意境的美,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之,经过审美建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基本工具,又能完成审美的、精神的与人格的陶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审美意境的营造方式,注重审美化阅读教学的落实,通过审美化阅读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审美情趣的培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小学阅读教学“六法”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