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2020-11-25温彩英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温彩英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桥小学 广东 广州 511300)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地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老师只注重读写,很少或基本没有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即便是开展也会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等因素影响,导致口语交际的教学缺乏可持续性和趣味性,不能明显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浅列出问题的所在和对应解决策略,使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 教者认识不到位。由于应试教育,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复而行成为一种恶性循环。[2]另一方面,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学生是比较“独特”的,例如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接受的语言是本地方言,在课堂上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又或是一些孩子特别羞怯自卑,束缚着学生的口语表达。例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续讲故事”的学习中,要求把途中的故事讲完,再把自己将的故事画一画,看谁讲得好,画的好。在教学环节中,老师提问,学生作答,交际也仅仅只是发生在教师和几个性格开放,敢于举手的学生之间,常常会忽略其他学生“羞怯”“方言”的特性,虽然有的老师也会针对性的指点这些学生作答,但交际实际上也只是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被动机械性的你问我答的模式中,没有学生与学生同龄阶段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早已偏移了口语教学的宗旨。

1.2 口语训练不够系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口语训练话题不少,设置的话题也参照了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而且相应构建了适合的教学情景,引导着学生跟随口语交际进行训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总的来看,各个话题间有的跳度比较大,显得话题之间的关系过于松散,没有体现出口语交际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另一方面,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琐事,兴趣爱好或谈论事物的心得体会等等,即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更向这些让学生感到自然有趣的区域靠拢,如果只将口语交际内容桎梏在语文课本中,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更就不能给予口语交际教学良好的持续性。

1.3 教学研究指导落后。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旧的语文学习内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即便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占了大多数,老师们仍然要以一种新的形式向学生们重新介绍这一语言的艺术。而对于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有着瓶颈,不仅以往的语文课程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的研究指导也有漏洞,更别说经常被忽略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研究指导了,而且也缺乏教育模式资源,没有可供参考的优秀口语交际教学范例,教师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凭着自己的感觉随波逐流地教学,没有针对性。

1.4 教学评价单一,信息反馈不到位。阅读、写作作为应试教育中的一部分,其教学成果可以在试卷中有所体现,学生们是否很好地接收了知识,是否很好地学习到东西,老师们都大体可以在试卷中得到信息的反馈。而口语交际作为非考试课程的一部分,不仅因此受到冷落,不容易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而且也不容易反馈教学成果,只能凭借课堂表现粗略评判一下,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使得口语交际的教学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那么教学方向会越来越模糊,最后剑走偏锋,不能完全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因为口语交际本身就作为一项非考试课程,而且教师的教学内容因为恶行循环越来越生硬,学生自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口语交际要因人而异,善施春风。

(1)提倡普通话交流。随着社会生存的需要,普通话作为沟通不同地域的桥梁,老师需要正视并重视因为方言而产生交流障碍的学生们,他们在语言形成时期,所接受的语言就是本地方言,老师们就需要对这类学生善施春风,他们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首先就是能以普通话进行交流。同时,在老师提倡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让学生们产生普通话优越,方言低贱的认识,要让学生们明白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普通话只是作为一种联接不同地区的人的交流工具。最后,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模范性来规范学生,这种影响不仅应表现在课堂或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应该表现在与其他老师的交谈中。

(2)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羞怯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师还是需要鼓励学生们克服这种心理,才能有利于口语的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们丢弃“说的没别人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说错话了,好丢人啊”的心理思想,反之要向学生们传输“把老师当朋友,把课堂当平常,能随心随性地说话”的暗示。面对容易羞怯的学生,教师可以耐心等待,多给学生准备的时间,或者给学生指引一下方向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面对自卑的孩子,教师则应该多鼓励,多表扬,给他们足够的自信心,只有当学生们充满自信的时候,也是口语表达最自然生动的时候。

(3)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同龄之间的交流。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言语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法之一,就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以促进学生沿着言语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除了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形式的交流,也可以开展课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或者创设一系列情境供学生发挥口语能力,例如创建表演情境,表演作为广大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精彩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其中的口语表达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言魅力,可以让学生们挑选一部精彩的动画片的片段,或是一个故事性强的情景剧,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话交流。或者创建生活情境,让口语表达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可以让学生们介绍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周围环境,让他们互相交流哪些是环保的,哪些是有害的,不仅锻炼了口语,也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多角度设立交际话题。在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上,不一定要全部按照课本而行,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的部分,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首先例如可以让教师设置同一交际内容,鼓励学生用不同交际语言来呈现;又譬如可以通过课本来衍生话题,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课文5后,可以让学生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让故事作为学生们沟通的桥梁,最后再由老师做系统的指点;再譬如利用孩子喜爱新鲜事物的个性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新闻人文或者自然奇观,让学生们自主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除了口语的锻炼,还能开拓视野,初步启蒙学生的世界观,可谓一举两得。

2.3 教师和学生们需要定期展开学习交流。首先,为针对口语学习指导落后的问题,语文教师们可以定期展开学术讨论,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精髓,提出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教学方法中精彩的部分,老师们可以以此为标杆进行学习,而对于教学中的瓶颈部分,可以集结众老师的智慧攻克,一起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口语训练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有实践的平台,故不同班级之间可以定期开展交流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的参与机会,为他们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和无拘无束的对话空间,在学生与陌生同龄人的交流中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技巧,提高学生们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也能认识更多朋友,让他们丰富地体会到拥有一个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多么有帮助的一件事,同时,能否把握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然发声、大胆说话、从容交际,也是教师需要考量的智慧和责任。

2.4 注意家庭和课堂的双重反馈,及时制定对应学习计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最直接的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个性与能力的塑形剂,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需要老师注意,部分家庭有的由于忙于劳作,有的思想上认为培养孩子仅仅是老师的责任,从而淡化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不仅让孩子与家庭的关系更加紧密,体会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老师也能从父母口中了解到学生平时的交际情况。例如教师从家长口中得知某些学生之间由于语言交际的失误而产生了矛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调解学生间的误会与矛盾,与学生们一起发现问题所在,不仅让他们吸取了口语交际中的错误,也修复并更好地巩固了同学之间宝贵的情谊。总之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与家庭上的反馈,来针对性的做出下一阶段的口语交际的计划,明确学生们尚模糊的口语交际情境,对症下药,更好的完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结束语

教师需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方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明白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是有决定性的,引起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高度重视,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吸收经验,担起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责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下,口语交际课程不容忽视,是语文课程不可抛弃之担任,更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