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本价值 助力语文素养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为例

2020-11-25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小虫子识字词语

韩 夏

(福建省厦门市鹭江新城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古人云:“学而不化,非学也。”即读书不能浮光掠影,,而要 “刨根问底”地、深入地领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低年级语文教学是重要的启蒙阶段,识字写字为重中之重。在教学时应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从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逐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素养与能力。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述性散文。课文有趣而生动,“有趣”在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想象丰富而独特。以小虫子的口吻介绍了当小虫子的好处和不好之处,“生动”于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

这样趣味盎然的课文,对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乐学善学的知识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时,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价值,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对文章有更多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1.科学识字,传承文化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低年级识字教学应根据汉字的不同构形特点,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策略,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教学本课时,采用随文的方式,根据汉字表意的构造特点和使用规则,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汉字。

如,教学“昏”和“晃”两个字时,教师抓住两个字的共同点:都包含“日”这个部件。进而结合图片中太阳所在不同位置引导学生理解:太阳落下山,黄昏时分到,黄昏来临,太阳就自然在下面,也就是日在下;太阳升起来,阳光真晃眼,意味着太阳在上面,那么日自然也就跑到上面来。结合图文教育,通过两字的对比或者编儿歌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汉字的表意功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又如:识记“幸”这个字时,出示“古代囚犯镣铐图”, 和“幸”金文和小篆,并请学生猜一猜图片与古字的联系,相机讲述汉字演变过程。通过追根溯源法科学识字,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还能从中体会老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了学生对汉字文化及汉语的喜爱之情。可谓是运用高效且多样的方式方法,启蒙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识字写字能力[2]。

科学识字除了认识生字生词以外,还要包括文中个别多音字的存在,要认识每个读音不同,所代表的字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劲”这个字,它可以说成使劲(jìn),还可以说成苍劲(jìng);“泡”字可以说成一泡尿(pāo),也可以说成水泡(pào);“晃”字也是如此,可以成为晃动(huàng),也可以成为明晃晃(huǎng)。多音字需要教师提点学生,让学生避开读音的错误。

2.立足文本,拓展语用

学习语文学科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素养。课本中常包含有大量的语言训练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剖析和利用文本,立足文本,打开思路,铺开教学。要将学习与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课文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方便有效。

例如, 在教学“贪吃的螳螂”这部分时,教师紧紧抓住“贪吃”的“贪”进行语用拓展,先出示“贪”在字典中的义项(①求多,不知足;②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进而提问“贪吃”的“贪”是什么意思呢?同时,不满足于了解了课文中的意思,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拓展词汇,如:吃个没完没了,不知足就是——贪吃;从早上睡到中午,不肯起床,这就是——贪睡;没有节制地一直玩,都忘了回家吃饭了,这就是——贪玩。这样一来,学生学会的不单单是一个词,而是一类词,学生通过这种解释和学习,能够清楚地掌握更多知识,对课文该内容也会了解得更加透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再如,本篇课文中藏着不少关联词语,如“如果……就……”。“因为……所以……”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关联词语还不熟悉,也不大明白用法。教师在引导学生与关联词语初次见面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形成正确的第一印象,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学时,以文本为依托,在学习完小虫子有趣的生活后,引发学生联想“小虫子还可能会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吗”,同时,请学生用“如果……就……”这组关联词语来进行表述。要借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展开想象,联系图片提示,加深对关联词语的理解,为下文的朗读进行铺垫。拓展想象的同时,又规范了表达,灵活运用了关联词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素养[3]。

3.创设情境,以悟促读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上如若缺少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则少了一番语文味。特别是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着力紧抓关键词语,或联系生活,或角色转换,通过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启发学生感悟,以悟促读。进而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以读代讲,课堂自然充满高效。在此要注意,朗读是要有感情的朗读而不是走马观花一般,过一遍就好,这样的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本文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作为一只小虫子苦与乐,通过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呈现。在细读文本感受完小虫子的生活有趣后,以“小虫虫们,坐在奔跑的狗狗身上,感觉怎么样呀?你在想些什么?”这样活泼可爱、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的问题,引领学生角色换位——变身为小虫子,假想跳到狗狗身上的感受以及心理活动,让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和表述中,作为一只小虫子的“生活之趣”不言而喻,自然而然显露出来。随后,趁热打铁,针对整个第四自然段设计了师生复沓式朗读这一环节,在朗朗读书声中,小虫子有趣的生活一次次复现,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情感的高潮——学生对小虫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如水到渠成般呈现出来。老师要充分利用朗读来丰富学生的世界,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4.启发引导、激发表达

“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或语句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是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在文本解读时,笔者以单元目标为导向,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提供的情景展开想象,启发学生把想到的内容按照自己想法或依据一定的句式说出来。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的口语及书面表达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学习“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这句话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虫子来谈感受,谈想法。此举旨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情境,促使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小虫子在狗身上的激动人心的经历,进而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好处。在充分理解和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引出关联词语“如果......就......”,出示图片提示,启发学生用上关联词语来说说“小虫子还可能会有哪些有趣的经历。”

在学习“如果你在夜晚听见草地里的歌声——你就一定能找到我!”这一句时,通过一段虫鸣声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小虫子可能在说些什么?将自己比作小虫子,在快乐的情况下会唱什么呢?像这样,依托单元目标,紧扣课文的特点,运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述,达到乐于主动表达的目的[4]。

5.多元评价,提升审美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接纳别人的评价,并及时反思修正。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语文认知,更重要的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中,学生的语言文字审美在不断提升。展评学生作品时,用“评星级”的来细化评价标准,从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美观程度等方面设置评价内容,并设置一星至五星不等评价等级。在评价阶段,请学生先评价自己的字有哪些优缺点,再请其他同学帮其评价优缺点,最后由老师来进行总评,并评出“写字之星”。在自评、互评、师评后,根据自己的星级来进行整改。短时高效地突破了写字教学的难点的同时,学生对写汉字的热情度也大大提高。

6.结束语

低年段的学生尚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课堂教学中,事无巨细,需细化目标,小步迈进。“磨刀不误砍柴工”,识字、写字、理解文本、朗读课文,都离不开细致地解读和挖掘文本的价值。可以说,文本解读是任重而道远的。教师只有在备课时与课标对话、与教材对话,努力做到细煮文本、精心钻研、深刻领悟、熬出精髓,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进而一步步启蒙和落实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小虫子识字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小虫子的梦
找词语
《我是一只小虫子》写话设计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小鸡啄虫
跳个快乐的虫子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