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及教学设计
2020-11-25阮柯政
阮柯政
(福建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福安 355000)
引 言
在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优化,让这些教学模式更加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教学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要求
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改进要求,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高效学习[1]。
二、影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
在新教学环境中,影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教师的观念和做法。
(一)课程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给了教师不小的工作压力。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其现代化、全面化和综合化,包括学生必要的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结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等。这些要求都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一些压力,在客观上增加了设计难度。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和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麻烦[2]。
(二)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是决定教学设计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更是教学设计的直接承办者,所以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力基本上可以决定其教学设计的实际水平。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如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诸多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综合素养。无论哪一块出现短板,都可能给整体教学设计带来困扰。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进步,弥补短板,做到全面发展。
(三)学生因素
教师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他们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影响教师教学设计的众多因素中,学生因素是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大小、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都会对教师的实际教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四)教材内容
教学活动有三大主体,分别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缺一不可。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材料。教材的板块划分、知识范围及内容难易程度都会影响到教师解读教材的实际效果。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新教学理念的引入与教学设计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划分具体教学内容
教材在影响教师教学设计的因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调整教材的讲解内容与顺序,让课堂更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还要尽量熟悉每个版本的教材,对其内容安排熟记于心,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了解新课标的内涵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合理知识。合理解读教材,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掌握教材的高度;二是挖掘教材的深度;三是拓展教材的广度;四是了解教材的精度。
(二)解读新课程标准,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较高,且鼓励教师将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等。教师应该认真解读课标要求,充分调查社会需要的地理人才具备的素质,再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新型的地理人才绝不是纸上功夫了得,却不能在实际中有效解决问题,而是要求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符合行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三)联系实际生活,促进学生思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师授课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限制作用。假如将学生比作等待攻克的城池,就要先做到对城池结构及内部实况有所了解,如此才能制订完善的计划去攻克。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异。以前的学生因为家庭生活水平不高,加之科技落后,对很多知识通常是不知道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的知识储备往往出乎教师意料。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学生情况,结合生活实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思考。
以“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为例。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三个内容:第一,了解并掌握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基础知识,根据描述判别它们的类型;第二,掌握不同锋面系统造成的影响;第三,了解低压系统与高压系统的区别,并清楚它们分别带来的不同天气现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教师通常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细化处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天气情况。教师讲这节课的时候,本市正好经过一股暖空气,天气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教师要让学生回忆近几天的温度变化和天气情况,并将暖锋的过境时间区分出来,对暖锋过境前后和期间的各种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其特点。通过对比,学生对暖锋概念的了解更加清晰,也能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案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播放一些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对相关的天气符号、形成原因、造成影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和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活化学生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偏近理论化、模式化,对学生能力的促进颇有“纸上谈兵”的情形。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破除旧的做法,转变固化的思维,让教学形式“活起来”。以二十四节气及相关气候的知识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将每一节气的日期、特点通过图文形式展现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延展性的知识,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于我国气候的多样性,教师还可将一些故事和谚语融入进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利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说明大陆性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利用谚语作例子,不仅让知识显得更加形象,还能切实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当然,教学中,教师也可抓住时机,及时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前面提到的谚语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可乘机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觉得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个场景特别有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那又是什么原因呢?新疆地区的早晨和中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在这些富有趣味的提问中,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结 语
总之,新教学理念中,要想实现教学工作的高效化,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能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