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实效提升
——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2020-11-25陈小燕
陈小燕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中海小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当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字词储备可支撑更深层次的阅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为学生推荐教学实效性较高的阅读素材,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学修养。分析语文教学现状可知,小学阅读教学存在形式化、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化、实效化发展,相关教职人员需加强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1.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1.1 实效性不高。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检验,学校方面并为设立明确的评价指标。但根据阅读教学价值指向可知,其阅读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写作能力、学生理解能力等方面。但分析教学现状可知,当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其写作能力并未得到提升,其理解能力仍然在原地踏步。
1.2 阅读效率低。小学阶段,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不强烈,需要在家长或教师的陪同下才能进行阅读。但受限于客观环境,家长与教师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学生。在此环境下,学生阅读效率难以提升,阅读教学形式化的现象也愈发严重。
1.3 阅读与教学融合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可知,阅读与教学的融合度并不高,阅读教学依赖于学生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并未进行阅读相关的教学,只是单一的检验阅读效果,学生缺乏阅读引导,阅读教学难以实现预期效果[1]。
2.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2.1 开展陪伴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动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其原因之一便是阅读动机的缺乏。对此,可开展陪伴阅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动机,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建立年级之间的联系,如可让五年级的学生陪伴四年级学生阅读学生,在此过程中,当四年级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可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在低年级学生的激励下,高年级学生阅读动机也可得到强化,在阅读过程中,其也能更好的领略文学之美。如,老师可让学生阅读《三毛流浪记》,这篇文学作品讲述了故事主人公流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既有其童真的一面,也体现了社会的残酷,但其篇幅较长,如果仅凭学生自主阅读,难以保证阅读进度,而在他人的陪伴下,则能通过相互督促,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从而可更为有效的强化学生阅读动机。
2.2 强化阅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深入研究阅读教学,强化阅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进行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可讲解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以白居易的诗歌为例,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而著名,但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却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其原因便是其诗歌内容与日常生活极为贴近。因此,在阅读白居易的作品时,不仅需注重字词分析,更要注意诗歌中所表达情感。如《忆江南》,其短短几句,既描述了江南美景,却又表达了身为一个诗人对美景的普通情感,其语言简练而直白,却极具画面感,“花红如火”、“水如碧草”都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开篇“江南好”与结尾“能不忆江南”相互呼应。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则需引导学生分析情景融合,并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在此基础上,也可引导学生撰写阅读总结,记录自身阅读心得,使其从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知,并能将其应用于下一阶段的阅读中。通过阅读与教学的相互融合,可较好的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 让阅读回归生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渐紧密。在此背景下,阅读教学也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我国许多知名作家都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如萧红的《火烧云》、许地山的《落花生》等,其从生活中取材,再结合自身领会将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赋予文学情感,能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另一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从生活出发,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体验生活场景,在体验之后在回到文学作品上继而再让学生带着文章回归生活。例如,在讲学有关大自然的文章时,则可先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在讲学河流相关的文章时,则可带领学生去感受河流,让学生去触碰清凉的水。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则能更好的感受文章中的情感,继而再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拉近阅读与生活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并和学生一起写作,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同时,也可更好的提升阅读教学质量[2]。
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阅读实效性及高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加强教学引导,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使得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可加强阅读、生活、课堂三者的融合,从而全方位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