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几点策略
2020-11-25代毅
代 毅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第一初级中学 西藏 昌都 854500)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言简意赅的诠释了国与家的关系。因此,文章题目中的“家国情怀”指的是对家和国的认同和热爱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还要注重思想情感的体味与内化。
1.在资料查阅读中认知家国情怀
学生的课前学习是预习。课文预习的重要内容是查阅资料,包括查阅作者经历、写作背景、相关文章等。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作者就是爱国主义者,查阅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认知家国情怀。《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家庭教育的成功者。了解梁启超的家风及其子女的成就,学生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幼时家庭贫困,却常自诵“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解范仲淹幼时的读书经历,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的作者鲁迅,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们的民族。查阅鲁迅人生经历,学生能感知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情感,认识到:个人的理想要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朱德,一生“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查阅朱德的人生经历和观看电视剧《朱德元帅》,学生可以感悟到朱德爱党、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
2.在文本探究中渗透家国情怀
语文的许多文本鲜明地表现了家国情怀的主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家是温暖的港湾。周国平说:“心疼这个家吧,如同心疼一个默默护佑着也铭记着我们的生命岁月的善良的亲人。”七年级的《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二首》,八年级的《回忆我的母亲》《背影》,九年级的《故乡》,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关于爱家的真挚情感。家里有父亲、母亲、妻子、孩子、乡邻等。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一两个关于家国情怀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品味亲情、故乡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如《秋天的怀念》,可让学生品味细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背影》,可让学生探究: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故乡》,可让学生思考:作者理想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3.在古诗文诵读中浸润家国情怀
教材中的我国古代经典诗文,家国情怀是主色调。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如《夜雨寄北》《月夜忆舍弟》《赠从弟》《次北固山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这些诗歌,有的抒发了对亲人的殷殷真情,有的表达了对故乡的无比眷念。无论社会如何变化,爱国主义都是一种崇高的情怀。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有的描写了祖国的秀丽河山,如《三峡》展现了险峻壮美的三峡奇景,《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莺歌燕舞的西湖春景;有的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如《大道之行也》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图景,《醉翁亭记》表现的“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古典诗文,主要的教学策略是诵读。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感受经典诗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文的语感,领悟诗文中表达的家国情怀。反复诵读,家国情怀就会留在学生心间,慢慢淌在学生的血液里。
4.在作文训练中内化家国情怀
家既是我们朝夕生活的场所,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因为那里有我们父母、兄弟、姐妹、乡亲以及山山水水。因此,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是写作永恒的主题。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和故乡的不同角度选取素材,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乡亲同伴、山山水水等,表现“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等主题,从而培养学生认同家庭、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总之,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课程,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