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抓好乡村学校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2020-11-25赵国华
赵国华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第二小学 新疆 喀什 844900)
前言
促进学生发展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以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为主深入开展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主体,结合其成长规律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得到德育熏陶。
1.深入挖掘德育内容 重视随机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思想教育也处于启蒙阶段,因此,乡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奠定扎实基础。将“以学生为主体,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德育教育原则,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领会德育工作的现实性意义,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与塑造起正确的价值观。因而只有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其内在逻辑开展相关工作才能够实现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现阶段,在乡村小学课本中虽然没有关于德育知识的内容,但其中却与德育因素息息相关,其不仅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还通过方法论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挖掘教材知识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将德育知识科学的串联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在随机教育中能够领会德育精神。因而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应当重视随机教育,秉承教学热情结合广博的知识为学生带来浅显易懂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2.运用科学教学手段 强化德育效果
就德育内容而言,其涉猎广泛但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对实际学习时难以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时应当从细微之处做起,通过强化德育知识,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例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等小细节做起,只有将一举一动融入在德育教育中,才能逐步升华,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的选择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在教材内容中贯彻德育教育,通过有效渗透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实际含义。德育教育含蓄且寓意深刻,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思想性,要以特定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通过辅助讲解等方式,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阅读思考的方式强化德育教育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领会德育教育的美好,从而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
3.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熏陶学生情感
乡村学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打破其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抓好班级德育教学,重视寓教于乐,以社会实践的内容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效果[1]。信息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因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音乐、影像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德育情境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其道德修养。
学习作为获得道德的直接途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发挥德育教学的现实性意义,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实现“以文传道,情理交融”。学生在教师润物无声的引导下受到熏陶,从而提升自身辨别能力,理解真善美的实际含义,以健康的道德情感发展自身能力,进而以正确的思想认知提高自身修养。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丰富学习体验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为前提开展各项工作。学生的内心世界即是其外在的心灵行为,只有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培养学生、锻炼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工作不仅是塑造人心灵的重要工程,还是发展祖国美好明天的基石,因此,只有达成家校共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引导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计划。而乡村学生父母多因外出打工而成为留守儿童,长辈不懂教育方法溺爱孩子,使其性格过于骄纵或偏激,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相关活动。不断发展的社会,促使教师打破传统德育教学方法,以多样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向学生传递思想品德的重要意义,例如,教师针对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利用现代化设施建设德育网站,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同时以课外活动为依托融合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示自身能力,在丰富自身情感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总结
总而言之,乡村小学德育教育渠道较少,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开展德育教学。以有计划、有目标的系统性教学为主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德育知识,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从而提升乡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