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20-11-25昂旺曲措

读与写 2020年17期
关键词:妙用古诗文语感

昂旺曲措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嘎托镇小学 西藏 昌都 854500)

前言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传承下来的五千年历史文明逐渐被世界探知,汉语热正在全球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科目新课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将古诗文学习列入语文学习重点中。语言学习,众所周知是更要求语感的培养的,那么,语感是什么?语感这个词语是一个抽象概念,形象具体点说就是对语言的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语言文字中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进而感受文字的优美。

1.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版教材中,加重了古诗文学习的比例,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随之提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古诗文由浅到深的有不同的理解学习,从对古诗文表象的想象理解到对古诗文作者所属发情感的表达,以及后期学习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学生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汉语语言综合能力。比如“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一系列优美又覆含人生哲理的诗句,这些都离不开语感的培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是十分有重要的!

2.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策略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小学语文是系统学习古诗文的基石,从小培养学生古诗文语感极其重要!那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如何高效快速的让学生掌握语感的能力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策略:

2.1 范读诗歌,用优美诗句感染学生。语感的培养肯定是以大量阅读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分层次让学生大量朗读诗歌,训练学生语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定结合每个文字的含义去想象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情境,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语感的培训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分析总结古诗学生都会产生一点灵感,大量朗读诗歌,学生在不断进行总结中进步,慢慢变得更有思路,量变产生质变!不断提升自己语感,那么以后面对不同题材的诗歌都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古诗文文字的妙用,进而沉醉在优美的古诗词之中,达到让学生自己可以使用优美语句进行写作,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2.2 创设古文情境,感受创作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语感培训中,不仅要大量阅读,毕竟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单凭阅读只能浅显的想象作者文中描绘的景象。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通过和学生一起制作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创作氛围,让学生结合注释带着问题去读,在诗中,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这个景色衬托出什么样的氛围,比如《别董大》一文中北风啸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变成了黄色,本来耀眼的阳光现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的飘落,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去的景象,学生每答出一点播放一段已经制作好的音频。让学生如置身其中感受着荒凉悲壮的氛围。

2.3 推敲文字,体会文字妙用。在古代,诗人创作时非常讲究文字的推敲。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感培训中通过让学生品析文字让学生自己感受使用哪个字更有表现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总结文字妙用潜移默化的函授诗歌语言美,再让学生自行造句,亲自体会文字妙用的乐趣。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将一个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词,幻化出春风是江南的草绿油绿了起来,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这样的品析,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文字的使用形态,以后再写作中可以仔细推敲以增强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更生动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结语

可见,教师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范读诗歌,用优美诗句感染学生;创设古文情境,让学生感受创作氛围;推敲文字,体会文字妙用让学生不断练习语感是非常有效的!小学生古诗文语感培养起来之后不仅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抒发的情感,理解古诗中丰富的人生哲理,更是对他们以后高层次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且这也是掌握一门技术,学习都是相通的,也可以让学生以后在其他学科中也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妙用古诗文语感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研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二”的妙用
成绩单的妙用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