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改进对策
2020-11-25蒋颖香
蒋颖香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一中学 宁夏 中宁 7551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被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是阅读的教学,教育部文件指出要不断提高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据的比重,用语文拉开学生们之间的差距,用语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方面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基本都是选择一篇文章,然后为学生进行讲解,而学生只能够在下面根据教师的讲解做笔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没有自己思考分析的空间,这样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以及思维能力发展非常的不利。并且这样学生在今后在遇见相类似的阅读分析题型,依旧会不知从何下手。除此之外,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还会使得学生产生依赖性,遇见问题不愿意去分析探索。这样即便是记住了教师给出的所谓的标准答案,等到下次题目稍微有点变动学生还是不会做,从而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
1.2 学生方面的问题。虽然教学大纲中明确的规定高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过很多高中生并没有完成这些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对于教师要求的阅读内容完全不在乎,他们觉得这样只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背两道题。此外,语文阅读训练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取得成果的,所以很多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努力的练习阅读,但是到了最后发现成绩并没有上升,这样便没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还有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分析题型解答的时候,通常都是先翻看文章后面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找寻答案,这样非常容易丢分。因为不是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会在文章中显示出来,特别是当前的语文阅读理解,其需要学生仔细的阅读文章,然后了解文章大意以后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才能够正确的答题。因此,在进行阅读理解学习过程中,首先是要求学生有着丰富的阅读知识储备,之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通读和理解当下文章,最后再答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2.1 立足文本重视阅读,培养情感感知能力。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更好把控文章内容,从而具备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文章框架的搭建,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情感表达的内涵。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侧重点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情感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最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然后,教师再引导好学生分析主题、赏析语言、把握情感,以确保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实现情感体验。
2.2 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审美能力的动力是审美需求,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是审美经验的积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自身的本质特性。审美需要学生对事物本身有审美的冲动,有审美体验的过程,才能将审美鉴赏与创造结合起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将教学目标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语文教育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2.3 阅读教学要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一节优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交流的结果。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积极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究的胆量,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那么教学任务就难以落到实处,也很难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受到忽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真正感受到参与感和成就感,实现真正的学习民主。教师可以设置科学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阅读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学生的建议,可以从中获得阅读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的建议得到教师的采纳就会充分感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的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得深入的进行教学本质的分析,同时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然后在此基础上选用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