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视觉化环境,促进幼儿学习

2020-11-24马倩韵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环境幼儿研究

马倩韵

【摘   要】  视觉化的环境能给孩子最直观、感性的认知,孩子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兴趣倍增,而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也随之提升,学习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因此,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视觉化的环境,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视觉化;环境;幼儿;研究

视觉化的环境能够抓住人的注意力,给予沉浸感,让人在得到多种感官的刺激中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中创建视觉化的环境,能够基于图像、动态视频和直观场景,给予幼儿更多的感受,让幼儿产生学习过程中的兴奋感和愉悦感,从而逐步靠近理想状态下的学习。所以,在当前幼儿教育的活动中,教师也应当注重视觉化环境的创建,让幼儿基于外部感官的刺激得到心灵上的触动,从而主动地沉浸在教师钩织的学习环境中。

一、使用现代媒体,打造活灵活现的视觉化环境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以其优于传统手段的功能,逐步走进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不二之选。在进行情境创建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能够创建出直观化、具象化的场景,从而增强幼儿集体活动的立体感。所以,在开展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也应当主动地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打造出活灵活现的视觉化环境,在展现出的直观画面中,强化幼儿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效果。

例如,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师也开始注重对幼儿进行德育品质的渗透,目的是让幼儿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一些德育品质的内容具有抽象性,所以,在真正实施德育指导中,教师也应当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打造直观视觉环境,在提高幼儿对高尚品德的理解效果中,辅助幼儿进行高尚品德的内化。就拿“奉獻精神”的品德指导来说,教师可以在活动的开始为幼儿播放“学习雷锋叔叔”的儿歌,并配上雷锋叔叔的图片,让幼儿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初步认识雷锋叔叔,基于浅层面感受到雷锋叔叔的奉献精神。随后,教师可以再为幼儿展示一些描述雷锋叔叔事迹的图画,进一步打造德育活动中的视觉化环境,让幼儿在直观化的图像中提取主要信息,感受到雷锋叔叔行为中显示的奉献精神,以便在对雷锋叔叔行为进行模仿中,实现奉献精神的内化。

通过上述内容能够看出,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能够打造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给予幼儿视觉上的直接刺激,从而让幼儿在感官的刺激下直接从图像中提取信息,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融入生活物品,打造生活特色视觉化环境

幼儿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将幼儿集体活动与实际生活元素进行整合,能够让幼儿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去进行学习内容的感知和建构,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为了更好地给予幼儿视觉刺激,让幼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集体活动中的生活氛围,教师就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带入集体活动中,打造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视觉化环境,使幼儿透过环境建立头脑中的生活意识,提高活动的兴趣。

比如,在“美丽的花朵”的美工类集体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促进视觉化环境的打造,给予幼儿真切的体验。在幼儿园中,为了给幼儿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学习环境,教师常常会摆放一些花卉植物,所以,在实施本次美工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周边的绿植花卉创建视觉环境。首先,教师先让幼儿对教室当中的花卉进行观察,并使用蜡笔画出各样的花卉。之后,教师向幼儿提出“除了应用蜡笔之外,你还可以使用什么来制作花朵呢?”的问题,让幼儿开动自己的大脑,思索多样化进行花卉制作的方法。在幼儿提出可以使用彩纸、布料进行花卉制作的答案后,教师可以再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报纸、杂志,以及衣物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手工花卉的制作,以便在营造浓厚的生活视觉化环境中,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基于上述案例的描述能够看出,教师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打造视觉化的学习环境,能够带给幼儿亲切的感觉,让幼儿主动地从熟悉的事物入手,点燃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科学实验,打造科学层面视觉化环境

在当前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实施活动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技巧,而是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能够基于自身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科学现象,提高对科学事物进行探究的兴趣。所以,在实际展开集体活动中,教师也会主动地为幼儿展示科学实验,打造出科学化、合理化的视觉环境,让幼儿在神奇的科学实验中,形成对科学事物进行探究和分析的动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主进行实验的操作,以便幼儿强化视觉的体验。

以“神奇的静电”这一集体活动的实施来说,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纸娃娃站起来”的魔术,让幼儿看到人形纸片被塑料尺子吸引起来,之后,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向幼儿提出“你知道为什么纸片会被尺子吸起来吗?”的问题,让幼儿在神奇的视觉体验下产生对背后科学知识进行探究的动力。结合幼儿的猜想,教师为幼儿讲解“静电”的相关科学知识,使得幼儿在教师清晰的解释下,明白“纸娃娃站起来”这一魔术实验背后对应的科学现象。之后,教师可以再让为幼儿提供一些“碎纸屑”“毛线”“塑料笔”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鉴定这一科学现象,从而透过自己制造出的直观视觉,增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科学实验创建视觉化的环境,能够调动幼儿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自主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从而在与环境相容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对于幼儿来说,视觉化的学习内容,要比抽象化的学习内容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倾注目光,所以,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主动地将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教育内容进行视觉化的处理,在刺激幼儿的感官上,带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知识进行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幼儿在和视觉化的环境相互交融中,完成对集体活动中知识的有效建构。

猜你喜欢

环境幼儿研究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环境清洁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漫观环境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