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现语言张力

2020-11-24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1期
关键词:李杜李广个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是在经历中成长的,反过来,经历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无数个经历的瞬间,造就了我们的性格、习惯、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人生。

上面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假如李杜“换个位”

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迹山水的诗酒才子,一个是忧国忧民的困顿小吏。前者豪情万丈,后者忧愤郁悒。若将两人的经历互换,让观尽盛唐之景的李白更深入地面对“安史之乱”的烽烟,让亲眼目睹黎民流离失所的杜甫感受国泰民安的社会氛围,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且不去妄下定论,先来纵观历史。李广,这位为世人所敬重、叹惋的“飞将军”,可谓是生错了时代。当时的北方匈奴之扰有卫青等名将护卫,李广将才难施,忧愁无奈,最终给后世留下一个“李广难封”的忧郁形象。再如张岱,这位曾经的富家公子,在尝尽家道中落、生活窘迫的苦涩后看透世事苍凉,只能在雪中独赏西湖“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奇景。他的吟哦咏叹,透露出的无不是家庭变故、人世沧桑的影子。

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塑造了他,也托举着他——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没有了经历,人们便会成为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没有实体的影子,没有词语的推理者,精神上的无国籍者”。

个人的气质性情,完全是自身经历的投影。正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与思维模式,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的经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少时的经历对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潜伏在内心深处,在未被察觉的每一分、每一秒内,默默地改变着人一生的轨迹。

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但天性本就是复杂的。单说人性善恶,自从战国时期荀、孟之辩以来,尚且未有定论,如今又怎能唯天性是论,拿本就不可捉摸的天性,来掩盖经历的作用呢?更何况,许多人所谓的“天性”,其实是在懵懂的早期培养而成,说到底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不仍是经历所赐予的吗?沈从文少时师从“生活这本大书”,看惯了湘西的自然风光,日后才有了《边城》中川湘边界淳朴的风土人情,就证明了这个道理。

至于李白与杜甫换个位,若历史真的开了这样一个玩笑,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

●病文诊断

这是一篇很有个性的考场作文。从布局安排看,考生先就李杜“换位”提出疑问,接下来有意避而不答,而是列举李广、张岱等人的事例,又引入惠特曼、米兰·昆德拉的言论,借以加强自己“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的观点。最后在“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这一段,从反面有针对性地作了批驳。

但作文也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列举相关实例后,缺少对事例言简意赅的剖析。其二,说理不够周全,语言缺乏张力。文中侧重提及的“童年时的经历”,与李杜换位缺少直接的对应;客观地说,“经历”是因素之一而未必是决定性因素(“内因”不容忽视)。其三,少数文句有待斟酌,语言略显单薄,可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更有力量。

“经历的瞬间”,可以是思想认识突然提升的重要瞬间,也可以是人格缓慢形成的一段普通时光;可以是一马平川、春风得意的顺境,也可以是挫折与苦难相伴相随的逆境。题目引领考生思考的话题是: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滋味是甜还是苦,都于不经意间塑造(改变、提升)着一个人的气质(品德、特长)。

本题常规立意有:(1)很多时候,作为局中人的我们并不能觉察往昔某段经历的意义,但是过后却会发现那段经历之于我们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经历;(2)“我”之存在,是所有“經历的瞬间”的累积与叠加,抽去其中任何一个“瞬间”,“我”之大厦将倾于一旦。

创新立意有:(1)今日也是瞬间,必然影响未来,因而理应珍惜当下,奋发有为;(2)一个人成为今天的自己,固然有外部因素在发挥作用,但更核心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我”置身于这些经历时所持的态度;(3)考生可以结合“千里马与伯乐”的典故,论述“偶然背后的必然”。

假如李杜“换个位”

◎徐云扬

李白与杜甫,一个是浪迹山水的诗酒才子,一个是忧国忧民的困顿小吏。前者豪情万丈,后者则忧愤郁悒。若将两人的经历互换,让观尽盛唐之景的李白更深入地面对“安史之乱”的烽烟,让亲眼目睹黎民流离失所、自身也备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感受国泰民安的社会氛围,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且不去妄下定论,先来纵观历史。李广,这位为世人所敬重、叹惋的“飞将军”,可谓是生错了时代——汉文帝就曾赞叹李广的英勇,说他要是生在高祖时代,轻轻松松就能当个万户侯;到了武帝时期,虽对匈奴用兵,却有卫青等名将斩除强虏。可惜李广生不逢时,将才难施,忧愁无奈,最终给后世留下一个“李广难封”的忧郁形象。再如张岱,这位曾经的富家公子,在尝尽家道中落、生活窘迫的苦涩后,看透世事苍凉,只能在雪中西湖独自赏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奇景。他的吟哦咏叹,无不是家庭变故、人世沧桑在其心灵上的投影。

李广因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终生没有得封侯爵而郁愤难平;张岱因出身于书香门第而有着独特的艺术家气质。可见,一个人的经历是其性情、品格乃至思想的基石,犹如活水源头,高塔地基,这个人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塑造了他,也托举着他。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没有了经历,人们便会成为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没有实体的影子,没有词语的推理者,精神上的无国籍者”。

个人的气质性情,往往是自身经历的产物。孟子云:“居移气,养移体。”正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成年人的言行举止与思维模式,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的经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少时的经历对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潜伏在内心深处,在未被察觉的每一分、每一秒内,默默地改变着一个人一生的轨迹。

或许有人会以“天性”一词辩驳之,但天性本就是复杂的。单说人性善恶,自从战国时期荀、孟之辩以来,尚且未有定论,如今又怎能唯“天性”是论,拿本就不可捉摸的天性,来掩盖、抹杀经历的作用呢?更何况,许多人所谓的“天性”,其实是在懵懂的早期培养而成,说到底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不仍是经历所赐予的吗?沈从文少时师从“生活这本大书”,看惯了湘西的自然风光,日后才有了《边城》中川湘边界淳朴的风土人情;余光中年幼时在桐油灯下听多了父母的诗词吟诵,才使他的文章别有一种古风古韵。沈从文的自然淳朴,余光中的风雅诗意,难道全是两人的“天性”使然?

至于李白与杜甫换个位,若历史真的开了这样一个玩笑,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许是杜甫仗剑天涯、快意山水,而李白却心忧苍生、感伤时事吧。

●升格点评

针对病文存在的问题,升格作文对语言进行了调整润色,增补了个别事例与名言,在事例后用更有张力的语言进行分析,使论证更有力量。结尾自然地得出“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许是杜甫仗剑天涯,快意山水,而李白却心忧苍生,感伤时事吧”的结论,自然生动,形象有力。通篇彰显了考生的巧思,有些段落更是气盛而言宜。

【唐惠忠/供稿】

猜你喜欢

李杜李广个位
和李杜合影
和李杜合影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走出李杜优劣论的怪圈
——李杜优劣之争研究评述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