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0-11-24张志华汪瑞清吕丰娟魏林根袁展汽林洪鑫肖运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单产农艺江西省

张志华,汪瑞清,吕丰娟,魏林根,袁展汽,林洪鑫,肖运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

花生是江西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继油菜之后的第二大油料作物。据统计,近10 a 江西省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18 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16.7 万hm2左右,总产量约为48.1 万t,单产较低,仅为全国平均单产(3 752 kg/hm2)的77 %,与高产省份差距更大[1-10]。目前,江西花生生产仍以传统的人力和畜力生产模式为主,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且花生属劳动密集型旱地作物,尤其是播种和收获两个环节最为费工,其用工量占生产全过程的60%,作业成本占生产总成本50% 以上[11];此外,随着我国人口城镇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表现出老龄化、兼业化程度加深的局面,农业劳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花生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还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和推广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成为促进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江西省花生生产现状

1.1 花生生产概况

江西省近10 a(2009—2018 年)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且江西省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赣中和赣南地区,分别约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60%和20%,其中宜春、赣州、吉安、上饶、南昌5 个地区2017 年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0%(图2)。

江西花生单产在全国花生主产区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高产省份相比差距较大。近10 a(2009—2018年)全国花生平均单产呈上升趋势,由3 411 kg/hm2升高至3 752 kg/hm2,增幅达10%;江西花生单产增幅与全国基本一致,2018 年较2009 年增幅同样是10%[12],但与全国花生平均单产相比,一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仅为全国的77%左右,差距亦是逐年加大,由2009 年相差802 kg/hm2扩大到2018 年的879 kg/hm2(表1)。宜春、赣州、吉安作为江西花生三大主产区,2018 年花生单产均低于全省平均单产 (2 873 kg/hm2)水平,仅有景德镇、上饶、南昌、鹰潭等地区高于平均水平(图3)。

图1 2009—2018 年江西省花生生产情况

图2 2018 年江西省各地市花生种植面积占比

表1 2009—2018 年江西省花生单产与全国花生平均单产

图3 2018 年江西省各地市花生单产情况

1.2 花生主要栽培模式

花生属生产适应性较强的作物,江西省花生种植模式多样,主要有水田花生(春花生—晚稻、早稻—秋花生种植模式)和红壤旱地花生,有平作、畦作和垄作3 种栽培方式。红壤旱地花生主要集中在赣中和赣北地区,以平作和畦作为主,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水田花生多见于赣南地区,深沟窄畦,以垄作为主,一般采用畜力或简单机械进行扶垄作业,开沟播种,但花生收获尚未与机械化配套。

1.3 花生生产机械化现状

花生生产机械化主要包括耕整地、覆膜、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摘果、脱壳等机械化技术[13],其中播种和收获是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关键[14]。目前,江西省花生生产机械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相差较大,尤其是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2015 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38.6 万khm2,其中山东和河南为我国花生的主产省份,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1.4%,且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水平在国内属领先水平;然而,江西省花生种植面积仅为全国的3.7%,且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37.5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5 %),但机耕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9 个百分点,花生机播和机收水平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1 和21.2 个百分点(表2)[15]。在江西,花生播种、收获机械化仅在赣中少数地区零星可见,花生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已成为制约江西省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表2 2015 年江西省和全国花生生产机械化情况

2 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条件的制约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的效率不仅与土壤水分有关,还与土壤质地、地形和地块大小等密切相关,尤其是花生收获机械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更为严苛。尽管花生适应性强,遍布江西省各地,且大多种植在红壤旱地。但是,江西红壤旱地具有瘠、酸、粘、板、旱,地块小、高差大、较分散等特点,这不仅不利于花生生产潜力的发挥[16],还严重制约了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江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341~1 943 mm,但季节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出现伏秋干旱概率大,干旱发生具有强(连续7~10 d 的高温晴天)、长(平均41.5 d 不降雨)、变(旱期,旱情年际变异大)、卡(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期遇旱)等特征[17]。春播花生适播期,常遇连续降雨天气,土壤含水率较高、质地黏重,机械设备无法正常作业;花生收获季节,则常遇高温干旱天气,土壤板结,与我国花生机械化主产省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因而花生收获机在江西的适应性相对较差,机收效率也不高[18]。

2.2 农机农艺不配套

花生机械化生产对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农艺条件均有相应的要求。据研究,花生品种的株型特征、果柄强度、结果范围、适收期长短等直接影响到机械收获的效果[19-20]。花生机械化生产应选用株型直立紧凑、结果范围集中、果柄强度适中和适收期长的优良品种,采取与所选机械(耕整机、播种机和收获机)相配套的畦宽、行株距、宽窄行和垄作等相应的耕作栽培方式。然而,由于江西花生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的种植大户不多,生产用种大多为农户留种或互相换种,品种更新换代慢,且种性退化严重,栽培方式不规范,随意性强;愿意买或买得起花生收获专用机械的农户少,即使享受购机补贴添置了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服务,使用效果也不如北方好。

2.3 科技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江西省粮油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尽管花生产油量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油菜,但由于其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生产季节与其他作物争地争时争工,因而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种植面积徘徊不前而未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目前,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研发、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及推广等方面均需要大量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然而,全省发展花生机械化生产相关的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科研立项甚少,经费支持明显不足。

此外,缺乏必要的农业补贴和保险政策支持,也是制约花生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西花生单位面积用种量大,占花生单产的10%左右,生产成本高;花生生产常受洪涝、干旱和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单产不稳定,农户承受的自然灾害风险较大。

3 江西省花生机械化生产发展建议

3.1 加大投入,支持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从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来看,农机农艺相融合是实现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必经之路。一是支持花生栽培农艺技术研究,根据江西省花生栽培现状选育或引进高产、高油,且适宜红壤旱地花生机械化生产的,具有株型直立、结果范围集中、果柄强度大、适收期长等特征的花生品种。二是支持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种植制度研究,根据花生机械化栽培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花生种植制度,规范栽培方式,同一生产区尽可能统一栽培模式,如逐渐向垄作、宽窄行栽培方向统一。三是支持花生农机设备改进与研制,根据江西省花生产区的栽培特点,对引进的设备进行改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3.2 加强示范,鼓励引导花生产业规模化发展

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在江西红壤旱地花生栽培的示范推广,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花生机械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还可推动江西省花生规模化生产,提升效率,促进花生产业发展。为加强成果技术的示范推广,应根据江西省花生生产区不同生产特点,明确相应的花生机械化栽培技术,鼓励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充分结合江西省花生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优势,加大机械化生产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做好花生机械化生产示范工作,通过开展现场演示会、培训班等途径,推动江西省花生产业规模化发展。

3.3 机制创新,激发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

花生适应性强、综合利用效益高,可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江西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优化产业布局,出台鼓励基础好、潜力大的产区加快花生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补贴和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服务;探索产学研等部门相互支持配合,激发新型经营主体购置花生专用农机设备的积极性,鼓励耕、种、管、收全程技术服务合作经营模式,共同推进适宜江西红壤、气候特点的花生机械设备的自主创新、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花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运行。

猜你喜欢

单产农艺江西省
模拟成真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考了个大的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