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治疗2 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0-11-24陈冠瑶黄宇宁观林
陈冠瑶 黄宇 宁观林
伴随老龄化程度日渐加剧,糖尿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T2DM 属于糖尿病中一类常见类型,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高达90%,其发生多和年龄、环境、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1]。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肥胖、消瘦和乏力等。伴随病程延长,可引发PAD 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PAD 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情严重者能造成截肢或者死亡。有资料显示[2],在T2DM 确诊时,有8%~10%患者已存在明显下肢动脉硬化病变,一般在糖尿病史10~15 年时产生症状,引发下肢冷感、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对于T2DM 伴PAD患者目前临床暂无特效治疗药物。有研究发现[3],西洛他唑能提升血小板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环磷酸腺苷的浓度,起到抗血小板集聚、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扩血管等作用。为此,现对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T2DM 伴PAD 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予以该类患者西洛他唑的疗效和安全性,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76 例T2DM 伴PAD 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8 例,年龄32~75 岁,平均年龄(60.25±11.36)岁,病程8~20 年,平均病程(12.25±3.68)年;观察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30~74 岁,平均年龄(60.30±11.25)岁,病程8~18 年,平均病程(12.42±3.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均存在下肢麻木、静息痛、间歇性跛行、乏力或者冷沉重感。②下肢血管彩超确诊为血管病变。③四肢行多普勒测踝肱指数<0.9。④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②存在出血性疾病或者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存在糖尿病足溃疡者。④近2 个月内应用过有关药物治疗的患者。⑤过敏体质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对症治疗,开展疾病有关健康宣教,予以有效饮食指导,监督其餐后合理运动,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并采用有效措施降低血压,有效调节脂肪,改善微循环等,总共进行2~4 周治疗。患者血糖控制于平稳状态后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合肥九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17,规格:25 mg/片)口服,25 mg/次,1 次/d,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时间为12 周。观察组予以西洛他唑(浙江金立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11,规格:50 mg/片)口服,50 mg/次,2 次/d,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时间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下肢血管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4]:分别在治疗12 周后对两组开展疗效评估,显效:肢端麻木以及发绀等症状消失或者明显改善,同时间歇性的跛行距离增加≥2 倍;有效:肢端麻木以及发绀等症状有一定改善,同时间歇性跛行的距离增加≥1 倍;无效:肢端麻木以及发绀等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或者加重,间歇性的跛行距离无增加或者减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下肢血管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后选择Acuson X150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查两组足背动脉与腘动脉的血流量及内径等情况。③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呕吐、皮疹、头痛以及心率增快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血管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及内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0.75±0.18)ml/s·mm2高于对照组的(0.56±0.12)ml/s·mm2,足背动脉内径(2.58±0.75)mm长于对照组的(2.25±0.6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腘动脉血流量及内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与对照组的5.2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血管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血管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12 周后对比,aP<0.0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n(%)]
3 讨论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一类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同时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PAD 属于糖尿病足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糖和多种细胞因子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膜受损,进而生成血栓与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大血管病变出现。西洛他唑能降低各类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阻碍血栓生成,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5]。
西洛他唑属于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其分子量是369.47 kD,能对血小板中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环磷酸腺苷的浓度大大升高,是一类新型的抑制血小板集聚药物。此外,该药还能使血管平滑肌的磷酸二酯酶活性下降,起到扩血管作用,促进肢体血流量增加和末梢循环改善,属于周围血管类疾病一类有效保守治疗药物。有研究发现[6],长期通过西洛他唑开展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出现。还有研究显示[7],和阿司匹林相比,西洛他唑能使PAD 患者术后的血管再狭窄及再闭塞风险大大降低。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足背动脉内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洛他唑对T2DM 伴PAD 患者有着确切疗效,能改善其缺血症状和下肢血管与血流情况,分析原因可能和西洛他唑可改善末梢循环和侧支循环建立有关。但治疗后腘动脉血流量及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和治疗的疗程较短有关。此外,在不良反应时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洛他唑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有着较高安全性。最新研究显示[8],西洛他唑能利用提升皮肤灌注压以改善微循环,进而减轻下肢的缺血症状。有关西洛他唑对于PAD 的作用和有关机制还需日后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以充分证实。
总之,予以T2DM 伴PAD 患者西洛他唑疗效显著,能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