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2020-11-24王文聪杨福娣王华萍
王文聪 杨福娣 王华萍
MPP 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肺部炎症,同时伴有顽固性咳嗽[1]。既往有研究表明[2]: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炎症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与MPP 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MPP 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临床治疗方案有效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8 例MPP 患儿,随机分组给予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8 例MPP 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4 例。实验组:女14 例,男20 例;年龄1~6 岁,平均年龄(3.52±0.88)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52±1.19)d。参照组:女15 例,男19 例;年龄2~5 岁,平均年龄(3.55±0.54)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4.56±0.86)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满足《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3]中对“MPP”的诊断标准。②无器质性病变。③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④患儿家属均已签署有关本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②研究未开展前接受过对症治疗者。③中途从本研究退出者。④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贫血者。⑤重大脏器功能障碍、衰竭者。⑥合并免疫、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⑦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采用红霉素治疗。给予20~30 mg/kg红霉素,溶于500 ml 的 0.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 次/d,共计用药7 d。
1.3.2 实验组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给予10~15 mg/kg阿奇霉素,溶于500 ml 的 0.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 次/d,共连续给药5 d 后,改为口服10 mg/(kg·次),2 次/d,连续给药2 d,共计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4]:发热、咳嗽等症状及肺部阴影消失为显效;发热、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肺部阴影消失>50%为有效;发热、咳嗽等症状、肺部阴影无好转、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 抽取所有患儿3 ml 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 速率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FN-γ、IL-6、TNF-α。
1.4.3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食欲不振、关节疼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FN-γ、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两组患儿的IFN-γ、IL-6、TNF-α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实验组=14.5692、18.0964、19.0762,P实验组=0.0000、0.0000、0.0000<0.05;t参照组=6.7283、8.5612、9.5989,P参照组=0.0000、0.0000、0.0000<0.05);且实验组患儿的IFN-γ、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参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7 d 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MPP 具有易复发、恢复缓慢、治愈难、预后差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则会导致心血管、血液、泌尿系统受损[5,6]。红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缓解咳嗽、厌食等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影响患儿胃肠道运动功能,综合治疗效果一般。阿奇霉素也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相对于红霉素而言,安全性较高,给药后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组织渗透性,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具有药物吸收迅速、半衰期长、用药剂量较小等优点,炎症部位阿奇霉素的药物浓度要明显高于非炎症部位[7,8]。
本研究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FN-γ、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两组患儿的IFN-γ、IL-6、TNF-α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实验组=14.5692、18.0964、19.0762,P实验组=0.0000、0.0000、0.0000<0.05;t参照组=6.7283、8.5612、9.5989,P参照组=0.0000、0.0000、0.0000<0.05);且实验组患儿的IFN-γ、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参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安全性高、效果确切。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病情轻重不一,耐受性各不同相同,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及时调整阿奇霉素的用法、用量。
综上所述,儿科MPP 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可有效减轻咳嗽等症状及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