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园不同修剪方式效果比较
2020-11-24郑旭霞王渡丹李红莉余继忠
郑旭霞,王渡丹,李红莉,余继忠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24;2.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 杭州310020
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被誉为“绿茶皇后”。以往几乎不对茶树进行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导致茶树的树形都是“钓鱼竿”式,西湖龙井茶区也不例外[1]。20世纪50年代,梅家坞茶农孙官顺摸索出了采高养低、采顶养边、采大留小的“打头养蓬”法[2],由于扩大了树冠采摘面积,产量明显增加,茶农逐渐接受。之后西湖茶区普遍采用修剪技术,实施夏茶修剪,秋茶留叶采的树冠养蓬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后,高档龙井茶成为主要产品,茶园生产管理改为秋季重施有机肥,春茶采后重修剪蓄养夏秋枝条的管理方法,以培养优良的秋梢枝条,形成立体采摘茶蓬,保证来年春茶营养芽芽头肥壮,早发多发。西湖龙井茶园年均施用菜饼7 090.05 kg/hm2,茶树长势旺盛[3]。在高肥培水平管理下,修剪后的茶树经过夏秋两季生长,茶蓬高度超过1.5 m,容易出现枝条生长过高、细弱分枝多且生殖生长旺盛,从而影响翌年春茶产量和品质,出现茶蓬过高影响采摘,芽头细小影响高档茶品质,采摘的鲜叶中夹杂大量花蒂花干影响后期加工等问题。
为提高春茶营养芽质量、增加产量,目前西湖龙井茶园中存在多种茶树修剪方式。本研究以目前西湖龙井茶园中普遍采用的常规修剪法、1次修剪法、3次修剪法和人工打顶法进行比较,以找到合适的修剪方法,为西湖龙井茶园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西湖龙井茶园主栽品种龙井43。
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选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大清谷茶园,东经120°08',北纬30°19',海拔60 m。年均气温16 ℃左右,年降水量1 300 mm以上,年光照时间1 700 h,全年无霜期250 d 左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茶树2013年秋季定植,大行距1.5 m,小行距0.3 m,双行双株种植。2013—2015年经过3年定型修剪,2016年投产,茶园长势均匀。每年10月初全面深翻并施基肥,每公顷施用菜饼4 500 kg,复合肥300 kg,春茶后重修剪前每公顷开沟施复合肥750 kg,按无公害要求进行病虫害管理。
3.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选取100 m茶行观察,重复3次。
处理1(CK):常规修剪法。2019年4月20日春茶结束后马上离地45 cm重修剪,夏秋茶不再进行修剪。
处理2:1 次修剪法。春茶结束延后1 个月,至2019年5月20日离地45 cm 进行重修剪,夏秋茶不再进行修剪。
处理3:3次修剪法。第一次2019年4月20日春茶结束后离地45 cm重修剪,枝条留养3个月后于2019年7月20日在前一次剪口上提高20~30 cm进行第二次深修剪,第三次2019年10月15日离蓬面5~10 cm打顶修剪,剪除枝条顶端末成熟芽叶。
处理4:人工打顶法。2019年4月20日春茶结束后马上离地45 cm 重修剪,6月5日第一次人工打顶,留2~3 叶摘去新梢芽头。此后根据新梢生长情况,每隔20 d左右(分别为6月24日、7月18日、8月5日、8月23日、9月16日、10月20日)留2~3叶人工打顶。
4.测定项目及方法
(1)新梢生长量测定
2019年7月19日测定各处理茶树当年夏梢生长高度;2019年10月21日测定各处理茶树当年秋梢生长高度;每隔1 m 测定1 个点,取30 个点的平均值。
(2)有效采摘面枝条生长量测定
2019年11月30日测定茶蓬春茶有效采摘面(蓬面0~25 cm深度)每0.1 m2内的枝条数量、枝条平均茎粗、着叶数、着花数;每间隔10 m测定1个点,取3个点的平均值。
(3)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测定
2020年3月18日测定第一批高档春茶营养芽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二叶初展百芽质量、2020年3月28日测定中档春茶营养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每处理各测3次取平均值。
(4)春茶鲜叶产量测定
以西湖龙井采摘标准进行鲜叶采摘,记录各处理春茶全部鲜叶产量。
5.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新梢生长高度
统计不同处理茶树新梢生长高度如表1。新梢生长高度统计显示,修剪和采摘能极显著地刺激茶树新梢的生长。4月20日进行修剪的CK和3次修剪法处理,3个月新梢平均生长高度能达到74 cm,极显著高于5月20日1次修剪法的处理(43.38 cm);经过夏季3次的人工留叶打顶采摘,手工打顶法处理的新梢高度增加了39.23 cm。秋梢生长量以3次修剪法处理的最大,达到45.21 cm,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手工打顶法经过秋季4次留叶打顶采摘,其新梢生长高度增加了23.31 cm,与CK相近。CK茶树蓬面高度达到142.22 cm,1 次修剪法、3 次修剪法和手工打顶法处理茶蓬高度分别为123.68 cm、103.22 cm、107.26 cm,与CK均达极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处理茶树新梢生长高度
2.春茶有效采摘蓬面枝条质量
统计不同处理采摘蓬面枝条质量与着花数如表2。多次修剪或采摘能极显著增加茶蓬枝条密度,并显著减小枝条茎粗。单位面积内的枝条数量手工打顶法>3 次修剪法>1 次修剪法>常规修剪法,不同处理间达极显著差异。平均茎粗常规修剪法>1 次修剪法>3 次修剪法>手工打顶法,CK和1次修剪法处理平均茎粗较大,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修剪或采摘次数越多,枝条越细,但平均茎粗均在2 mm以上,达到高产优质蓬面枝条的要求[2]。着叶数手工打顶法>3 次修剪法>1 次修剪法>常规修剪法,3种处理均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但这3 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有效采摘层内着叶数越多,来年春茶发芽密度越高,有利于春茶产量的增加。着花数CK和1次修剪法极显著高于手工打顶法和3 次修剪法,说明手工打顶法和3 次修剪法可以极显著地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对来年春茶的生产有积极作用。
3.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
不同处理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如表3。春茶第一批营养芽,各处理高档西湖龙井的鲜叶原料一芽一叶初展百芽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3 次修剪法、1 次修剪法、手工打顶法处理下一芽二叶初展百芽质量均极显著高于CK。中档鲜叶原料一芽一叶百芽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3 次修剪法>1 次修剪法>手工打顶法>CK,3 次修剪法、1 次修剪法显著高于CK;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3 次修剪法>手工打顶法>1 次修剪法>CK,中档鲜叶原料3 次修剪法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均极显著高于CK,1 次修剪法一芽一叶和手工打顶法一芽二叶显著高于CK。
表2 不同处理采摘蓬面枝条质量与着花数
表3 不同处理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
4.春茶鲜叶产量
不同修剪处理春茶鲜叶产量如表4。3 个处理的春茶鲜叶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处理间产量虽有差别,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其中高档茶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3 次修剪法>1 次修剪法>手工打顶法>CK,3 次修剪法极显著高于手工打顶法和CK,1 次修剪法显著高于手工打顶法和CK,手工打顶法与CK 无显著差异;中档茶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手工打顶法>1次修剪法>3 次修剪法>CK,手工打顶法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余3 种修剪方式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处理下春茶鲜叶产量
三、小结与讨论
1.不同修剪方式对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通过修剪解除茶树顶端优势,促进茶树腋芽、不定芽抽发新枝,刺激茶树新梢生长,提高茶蓬枝条密度和高度,从而提高茶树发芽密度以及产量。保持茶树合理的树冠高度和发芽密度,有利于提高光合产物向茶叶经济产量分配,只有将茶树的高度和发芽密度控制在合适的阈值内才能获得最佳效益[4]。树冠过高,细弱分枝多,非经济产量物质消耗增加,来年春茶产量和品质反而降低。灌木型立体采摘茶园,树冠平均高度在1.0~1.2 m 时,采茶工的采摘效率最高[5]。本研究显示,采用3 次修剪法和手工打顶法可以极显著刺激茶树枝条的生长,增加枝条密度和着叶量,同时又能控制茶蓬高度,有利于增加翌年春茶产量,提高采摘效率。
2.不同修剪方式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生殖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在茶树生殖生长的盛期6—10月,有46.8%的营养物质分配到生殖生长的花和蕾中[4]。茶树花芽于当年6月在叶腋中开始分化,较多地生长在新生枝上,修剪可以重新调整树体内养分的分配,体内的碳氮比下降,营养生长旺盛,使得生殖生长受抑。本研究中,采用3 次修剪法在7月再次修剪和手工打顶,均能极显著减少秋梢开花数量,有利于茶树积累营养以供来年春梢的生长。
3.不同修剪方式对春茶营养芽质量的影响
通过修剪解除茶树顶端优势,促进茶树腋芽、不定芽以及根颈部的潜伏芽抽发新枝,从而提高茶树营养芽百芽质量、发芽密度以及产量[4]。立体采摘的茶蓬,上一年的秋梢培养是保证来年春茶高产优质的基础[6]。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越大,说明芽头肥壮度好,有效采摘层面上着叶数越多,其腋芽发育越多,说明发芽密度高,产量亦高。从本研究中百芽质量和着叶数测定结果看,3次修剪法和手工打顶法更有利于春茶鲜叶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4.不同修剪方式对春茶产量的影响
春茶鲜叶产量直接影响茶园经济效益,产量高低与树冠上芽叶的数量和平均质量有关,春茶营养芽肥壮、数量多,则茶叶产量高、品质好。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的特级西湖龙井茶比例越高,则茶园效益越好。本研究中,3个处理春茶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常规修剪法,其中3 次修剪法的高档茶产量更高。
综上,3 次修剪法可以培养出优质的秋梢枝条,并且能极显著地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对增加西湖龙井茶产量,提高西湖龙井茶品质和效益效果显著,对来年春茶的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3次修剪法可在肥培水平和本试验相同或高于本试验的龙井43茶园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但该试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乌牛早、中茶108、浙农117、春雨1 号等其他龙井茶适制品种,还有待于进一步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