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
2020-11-24张玥
张 玥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实施,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此,教育者们不再满足于用教材施教的现状,而是结合教育课程进行研究和整合,以让课程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还能提升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现行的课程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小学,只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校的师资力量而制定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1.“综合与实践”校本化课程实施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而言,校本课程改革与实践,是建立在对学生及学校发展特色基础之上的,需要教育者对校本及学生等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把握,力争发挥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际发展能力,做到校本开发最优化。为此,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时,教育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教学目标的选择、确定与延伸。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新时期教育改革将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摒弃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并在基本教育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所以,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育者要遵循新时期的教育思想,要将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其次,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创编。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传统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教育者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对教材进行变通和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改变,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最后,学校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每个小学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和教育资源,教育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有效利用本校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促进小学数学的高效形成。
2.“综合与实践”校本化课程实践策略
2.1 以知识点为线索。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小学数学教材中重点内容和教育发展目标,在这些发展基础上进行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实现课程资源利用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正确的认识,在课堂中,笔者先为学生提供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的平面,并让学生进行观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发现这两个平面有什么特征呢?”结果很多学生说,长方形的平面比正方形的平面更长一点。接着,笔者让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剪切的形式深入发现两者的区别。在开始剪切之前,笔者给学生讲清楚要剪切的规则,即力争将纸片剪切整体。待学生们都剪切好了之后,笔者询问学生:“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将正方形剪成长方形吗?用什么方法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呢?”至此,学生们再次动手操作起来,笔者发现有的学生为了确保将长方形剪成正方形,还拿出了自己的尺子测量起来。经过不断地动手实践,学生们的分析和实践能力逐渐增强,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发展。
2.2 以教学法为基础。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实践,是对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基本重视,为此,教师不能停留在同一种教学方式上,而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施教,让学生有学习新鲜感,提升学生学习的活力。
例如,“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学习中,笔者采用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教学为主的两种教学形式,具体形式是:笔者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案例,等学生观察之后,笔者顺手拿起了已经准备好的手摇小风扇一个小型座钟,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小风扇转动的过程动作和钟表的钟摆动作等,然后问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心得讲给大家听。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结合,不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校本课堂实践的价值。
2.3 以发展性为目标。为了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来,校本的开发要密切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设立,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校本实践中来,这样才能发挥校本的作用,带动学生深入到一系列的研究,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现场实践,鼓励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例如,在学“多边形的面积”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本校的操场进行测量和计算面积,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的学生测量,有的记录数字。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科的校本课程实践,是对传统教材知识的创新和实践,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要想真正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数学教师做更多的研究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