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对网迷青少年心理调适的作用
2020-11-24山丹县东街小学
○ 山丹县东街小学
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很多青少年与电视、电脑、手机、电子游戏相处的时间较长,缺少一些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所体验到的心灵充实与满足,他们需要解脱和释放。网络不需要太多的人际交往技巧,给富有个性和叛逆精神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往平台,这也是网络游戏让一些青少年不能自拔的原因。笔者认为,通过文学审美阅读活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在审美阅读中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的有益探索,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利用文学阅读调适网迷青少年的情绪、情感
青少年的情感更加脆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他们还会从文学作品中寻求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他们的情感更丰富、更充实,从而抵抗生活中的孤独、苦恼与不幸。如,我国作家车培晶的新作《瘦狼与胖狼》,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斤斤计较的胖狼这两个童话形象。童话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有温暖的爱意;既具有轻松、幽默的风格,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良好意愿。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对于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无疑会给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的网迷青少年一种情感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培养,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利用文学阅读影响网迷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青少年心理学表明,青少年思维是一种同原始人思维类似的思维形式,主要借助感性的直观形象来思考,常常把局部和整体混为一谈,把现象当成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因果关系也常以直观形象感受和直接经验来解释。另外,由于受知识的局限,没有经验的约束,形成一种“我向思维”,把整个世界同化在自我的活动中。在他们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妈妈,而星星眨眨眼,树儿摇摇头,则是向人们问好……在这种思维影响下,青少年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富有诗意。
网迷青少年只是依照他们所知道的而不是实际客观存在的样子去表现事物,因而摆脱了许多现实的局限,可以进行无拘无束的想象和大胆创造。笔者认为,文学阅读会成为他们产生想象的沃土。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网迷青少年情感得到熏陶,幽默感得到培养,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充满着情感色彩、富有幽默感及想象空间的文学作品,与网迷青少年的心理相符。日常生活中,我们尝试鼓励网迷青少年阅读美国作家鲍姆的《绿野仙踪》、英国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洋葱头历险记》、米而恩的《小熊温尼·普》等这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对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方式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利用文学阅读激发网迷青少年的兴趣爱好
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有利于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和鼓励网迷青少年,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
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能把青少年带入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浓厚的求知兴趣。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在故事讲述的同时,还融入了海岛的地理概貌、动植物、种植技术、烤面包技术、搭木屋、打猎等知识。这类能够激发青少年探究兴趣的作品有很多,如,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加拿大作家西顿的《王狼洛波》、英国作家威尔斯的《隐身人》等。文学阅读可以把网迷青少年的猎奇、探险、无畏等心理,由网络空间转移到一片新天地,可以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新事物、新世界,有利于培养网迷青少年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四、利用文学阅读培养网迷青少年的自信心和毅力
文学阅读在树立青少年的自信心,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促进青少年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的形成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作为青少年认识世界的另一个窗口,会弥补网迷青少年人格的缺陷。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促进青少年自信心和进取心的形成。如,童话作品《长袜子皮皮》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比、常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独立自信,敢于冒险,自我意识极强。这个童话形象能使现实中的网迷青少年被压抑的欲望得到宣泄。另外,文学阅读在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网迷青少年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调适自己的心理,形成独具特色的阅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