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020-11-24何学伟
何学伟
(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东周庄完全小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主体性教育也是体育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也是保证学生内涵发展的最具实效性一种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让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更见真效、更出奇功,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责任。在体育课程标准的点拨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把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好、发挥好、培养好,给小学生带来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鼓励小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小学生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优化小学生的运动思维,实现智育与体育的双赢。当然,在推行主体性教育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阻碍,有些体育教师认为课堂不能让小学生做主,否则会难以管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缺乏教学水平的表现,限制了体育新课程的深入开展。现结合具体体育课程实施中落实主体性教育内容谈谈几点做法。
1.部分课堂环节交给学生去处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体育教师“夺取”了课堂的主体,对小学生发号施令,课堂教学环节处于被动状,学生的体育情感投入较低。如今,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堂的课前准备环节和课后的放松环节交给学生自己处理,由学科代表主动找体育教师询问准备动作内容、轮次顺序和时间安排等,小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得到增强。比如讲科学出版社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要求小学生建立快速跑的概念,掌握这一起跑方式和跑起来之后的各阶段动作要领,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参与运动和训练技能的乐趣。为了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发挥主体作用,体育教师让小学生自主进行课前准备活动,学科代表带领小学生做各种活动,还会鼓励动作标准,表现积极的小学生给其他学生做示范,每一名小学生都认真的做着准备活动,个个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动作到位全面,快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然后体育教师进行授课,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如组织小学生进行对抗比赛,通过任务教学和游戏教学的方法,锻炼了小学生的意志。在最后的放松环节,由小学生自主选择,有的学生进行大腿肌肉拉伸,有的小学生进行深呼吸,还有的小学生选择慢跑放松,体育课堂呈现出和顺、愉悦之感。
2.在对抗赛的体育课程中,课堂训练方案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
体育对抗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运动方式也是必修的课程,在对抗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发展了同学间的友谊,锻炼了体育能力。小学体育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要领和训练技巧之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自我训练和对抗训练,增加活动技能和竞技水平,同时增强小学生的主人意识,让小学生更加投入其中。比如讲科学出版社小学体育《跳绳》,跳绳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掌握跳绳的一些创新玩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应挖掘跳绳的多种玩法,鼓励小学生发挥跳绳这个玩法的创造力,共同参与到跳绳中,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体育教师尊重小学生的想法,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和主动权,在分组训练和对抗训练环节,全部由小学生自主设计。分组训练时,学生能够做到互相配合,先进行单人玩法,在进行双人玩法,都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训练情况做出及时的指导和纠正,有助于学生改掉错误的运动习惯,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对抗训练时,小学生自主选择对抗的方式和内容,整个比赛过程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小学生真正收获到了快乐,让体育课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3.特色社团活动的建设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定稿,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
体育社团的开展给小学生提供了运动契机,增强体育竞技意识和体育理论水平,对于有运动天赋的小学生更有帮助。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并设计韵律操、花样竹竿舞、趣味跳绳等社团活动,各种社团活动都由小学生自己选定具体内容,创新编排方式,规划训练方案等,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开设了棍术社团、文化操社团、跑步社团、球类社团等,每一个社团都有独特之处,都能够实现学生的运动目标,学生可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加入对社团,并在社团里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更长远的进步。比如在足球社团里,小学生可以观看花样足球表演,可以跟市级足球教师探讨足球问题,还可以参加各种足球比赛,使学生的课下体育行为十分有意义。社团活动从内容的选择到具体的形式都由小学生设计制作,锻炼小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体育教师可对学生在社团中发挥的作用和具体成绩量化评比,这样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体育行为动力,为培养体育素养打好基础。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将主体性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贯彻落实体育课改目标,坚持以生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体育课程理念,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思维,把体育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和高效性。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好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增强对小学生的身心素养教育,发挥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个性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