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能力
2020-11-24游恒亮
游恒亮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司前乡中心小学 福建 光泽 354100)
课堂进程很流畅,教师讲得很明白,学生反映听懂了,但是一做题还是不会,“教了不会”的问题,让老师很苦恼。产生这样不幸的原因在于:正是在智慧需要沉思、思索、研究的时期,孩子都不去思考,而是教师动用聪明才智,设法使自己的课讲得尽可能的明白易懂,使得孩子能够轻松地掌握,这样就造成了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的后果。叶老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这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我们教师不妨大方一点,在教学中我们少做一些,让学生多尝试一些。
认真负责的老师们难免患上了“忧虑症”,担心上课时让学生有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操作过程;担心讲解时学生是不是听懂了自己的讲解过程;担心讨论交流时学生是不是井井有条,是不是热烈;担心自己对问题的评价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心意,能否让每一位学生掌握……。“这个地方我已说过N次了,可你们依然出错”、“这个过程我已经演示过了,可你们怎么还不理解”、“这位同学回答的这么精彩,可你们怎么没有反应呀?……”本以为“亲历亲为”是最保险的知识传授方式,结果却落了个“广种薄收”的结果,老师过多的包办替代,给予学生过多的依赖机会,慢慢地,他们会习惯教师这样的担心,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探索性将在这种担心中慢慢降低直至湮灭。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们面对问题,会有他们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式的。课堂上放一些,学生的思维就会主动一些;教师放得多一些,学生可能就会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1.敢于放——让学生自主地操作,做一名“研究者”
儿童的动作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智慧是出在指尖上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者用眼睛看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做为教师不要因为怕学生乱或怕时间不够,就把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改由自己演示讲解,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教师的操作过程。对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的探索,更加需要留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创造。例如:在”三角形面积“一课中,记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不难,可为什么用底乘高除以2,则需要学生切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悟:(1)新知识是建立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之上的;(2)掌握探索知识的一般方法:由特殊情况着手——推导出普遍情况;(3)经历猜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论证结论等必需历程。有深度的思考,有大胆的创新。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了三种情况:(1)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2)将一个等腰或者等边三角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3)将长方形沿对角剪开得到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动手操作中,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建立起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得出计算公式。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操作的时间、空间。通过动手操作这一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形成、深刻地理解了数学概念,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收获成功。
2.敢于放——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做一名“探索者”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最终结果,还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结果的形成过程,更要知道应该如何去探究它。做为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怎样自行探索知识,教给他们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探究,而不是口干舌燥的讲解。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例如我在教学“比赛场次”时,借助已有知识解决4个球队的比赛场次问题,在学生轻易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穷追猛打,要求学生解决5个球队、6个、8个12个乃至20个球队的比赛场次问题。孩子用已学过的画图法或列表法认真计算,孩子的感受是:随着球队数量的增加,画图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很多孩子停下来。一学生说:“太难画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呢?”另一学生说:“我认为是有规律可循的”。孩子自觉、主动感悟到: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大家不再画10个、12个20个球队了,而是认为应该认认真真地画出4个、5个、6个、7个球队的比赛场次,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比赛场次问题。然后通过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验证,最后总结出科学的计算公式。探索规律方面,基于学生以前已有的经验,给予他们自己探索论证的空间。老师只是在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发学生“先确定方法,再探索规律,然后举例验证,最后的出结论”的模式,然后再把结论用文字或者字母规范的表述出来,这不正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吗?
3.敢于放——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做一名“主权者”
学生是主人,任何学习方法只有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实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习选择,在选择中学会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创造中发展自我、飞跃自我。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许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你们觉得谁说得更好?”“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容易解决?”“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更简单?”等等,从而宽容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分歧,教师也不要忙于下结论,下断语,而是让学生各自申辩自己的理由,展示争论才是我们的理想境界,不管争论双方所持观点正确与否,学生都能在争论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我们要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来把这个操作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谁来告诉同学们这道题怎么做?“这个问题老师也不会,你们先讨论一下…….有想法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教师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光的实际出发,不时点语引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少挥指挥棒,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进来。
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生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多给学生点空间和时间,多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舞台,多让学生展示一些真我本色,让他们在困难面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往不胜,真正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主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