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1-24李春梅
李春梅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永联第二小学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类型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一些抽象的思维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策略,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等,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其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强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科学制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策略,促使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针对学生自己能够理解和看懂的内容,教师应考虑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为其拓宽学习的空间,尽可能为学生预留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对于一些比较难的知识来说,教师应巧妙的帮助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促使学习重点更加的突出,引领学生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把控,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强化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
比如,学生在实际进行操作时,教师应首先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的干涉,促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当学生遇到难以自主解决的学习难点时,教师此时应对学生进行一些提示,帮助其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图画”软件相对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课外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使用技术,对于该软件并不模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初次教学图画程序时,教师可以要求一些具有使用基础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如何打开程序,并教其他学生工具栏里的工具名称等,而不是着急将工具的功能等直接告诉学生。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动手进行操作,并运用不同的工具对一些花草树木等进行绘画。在涂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喷枪和铅笔等,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学生也因此感觉非常具有趣味性,更加自主的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也能体验成功的感觉,并充分感受自主探究学习所具有的魅力。
2.实施分层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信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学生自信心是其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其自身的潜能进行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掘,不断强化学生学习自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应为其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而有助于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更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如何输入文字时,为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自主输入文字,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文字输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好难度与篇幅各不相同的文字内容。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教师可以要求其中文输入;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教师可以要求其先输入英文字母或者标点符号,主要是为了使其更加熟悉键盘,并结合不同内容开展分组练习,直至对输入方法熟练掌握。在此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学习自信,进而更加自主的学习该方面知识,学习的自信与自主意识也因此显著增强。
3.深化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思维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应用,而学生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结合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开展拓展练习,鼓励学生深入开展学习交流,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更好的运用此前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大胆的运用和创新,进而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信息技术的任务。
比如,在学习完绘画程序后,学生已经对于其中的模块和功能等非常熟悉。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对该技术的认知,鼓励学生对绘图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拓展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编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发现,学生大都会利用多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提出改进建议等。通过该种方式,学生深入开展了学习交流,更加了解了使用画笔模块的方法,也强化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评价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
总体来看,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关键,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该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强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力度。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鼓励学生强化彼此合作等,进而不断提升该学科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