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

2020-11-24叶阳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叶阳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职业道德虽不同于法律法规,但也同样具备约束和管理的作用,职业道德也是调整和约束社会各行业行为规范的基本手段。作为“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高校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更是备受关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包含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总和。近年来青年教师成为各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工作的主流力量,由此,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为高校格外关注的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信息化“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初步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与不足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占比逐年上涨,相较于以往,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幅提升,加上互联网多元化的信息接收渠道,现今青年教师已然成为“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的综合性人才。尽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总体良好,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缺乏

高校青年教师都受过良好的学历教育,普遍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出众。同时他们还利用互联网资源不断补充新的理论知识。相较于过去的教师,青年教师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更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言理论,综合能力更加突出。但从实际经验来看,科研能力不等于教学能力,一个精通专业知识的博士未必能成上好一堂课。大部分青年教师不是师范专业毕业,走上讲台前没有学习过高等教育知识,也没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术。甚至有些青年教师比较轻视教学,认为拥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就等于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从而导致不备课,不关注教学效果,忽视学生感受,也不愿意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任由教学能力粗放发展。再加上互联网上内容丰富,并且比较容易获取,部分青年教师不亲自写教案做课件,利用网络资源直接下载他人课件,这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毫无益处。

(二)热衷科研工作,政治素养偏低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站在科研创新最前线的的群体,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他们敢于在学术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硕士博士阶段的科研积累,让他们再进入高校后依然保持着学术热情,这是值得推崇的状态。尤其是科研型大学,更是出台各种政策,如预聘制,就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用教学促进科研,互助互利。但与此同时,往往高校青年教师由于科研压力的加重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持续学习,导致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觉悟较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内容良莠不齐,诸多消极价值观入侵网络,盲目鼓吹西方价值观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重视理论传授,轻视精神培养

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这样评价教师:“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经师易得,而人师难求。”高校青年教师初登讲台,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之上,对学生精神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QQ和微信之上,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很少,学生的精神世界很难被老师所了解。因为大学阶段,学生往往价值观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使得内心波动较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知识传授外,应更为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果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只能做到“授业、解惑”,做不到“传道”,那就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精神品格,为人师的作用就要大大折扣。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

引起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层面众多,笔者将其划分为高校教师管理机制的缺陷;互联网消极信息的阻碍以及社会客观环境影响。

(一)高校教师管理体制的缺陷

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无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考核上重视显性成绩,即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而轻视隐性成绩,即职业道德这些无法直接量化的成果,考核的结果又直接跟职称评定挂钩,导致青年教师将发文章、拿课题当成首要任务,这种氛围普遍存在于国内各大高校。这种评价体制和氛围很容易导致青年教师轻视授课,忽视职业道德层面的提升及不关注学生诉求等问题。而高校对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层面的培养也仅限于入职培训,而且多是以业务学习和技能培养为主,没有持久性的培养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对青年教师不培训就直接上岗,破坏了教师工作的职业性和规范性,更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产生了极大阻碍。

(二)互联网消极信息的阻碍

“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同样受到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道德观念和职业认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尤其是互联网中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崇拜,动摇了一部分青年教师的信仰,在自我职业道德方面陷入困境,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判断,使得道德判断出现偏差。青年教师容易收到外界的误导,产生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忽略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仅仅根据自己的利弊得失做出选择。这些来自网络的消极信息都阻碍了青年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建立。

(三)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通常是由经济收入决定的,但实际上我国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并不理想,很多甚至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此状况下难免无暇顾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互联网时代中,青年教师更难以抵制外界对自身干扰,加之各种短视频炫富、拜金事件频发,这都与甘于奉献的教师职业精神相背离。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诸多青年教师违背了初心,教学科研逐步功利化,把拿项目、评职称放在第一位,不考虑本职工作的社会效益,只将其作为利益获取的平台。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策略

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大学生培养和科研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上文的分析,作为高等学校的青年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职业道德。

(一)重视教学,学习教学技能

青年教师应该端正态度,认清自己教师的身份,把“站稳讲台”当成入职的第一课。高校应该积极落实助教制度,让青年教师入职前两年潜心修炼,直到成为合格的教师为止。并且,网络技术的应用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高校青年教师对应用教育技术的态度存在个体差异。在心理上,很多青年教师带着恐惧或者抵触的心态对待新技能学习,也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反感,学习新技术只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没有在教学中实实在在运用新技术。青年教师接受并且熟练运用新技术是一个长期过程,单靠入职前的突击学习是不够的。从学校角度而言,可以尝试建立教学技能培训网站,提供网络技术学习资源,为青年教师的长期学习提供内容支持;从教师个体而言,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教育,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并勇于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它。

(二)加强思政学习,提升职业态度

青年教师在专注科研教学的同时,应利用网络关注正能量的健康内容,自觉屏蔽不利信息,不能放松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网络时代学习平台多样化,学习强国APP等移动终端的出现,给青年教师的思政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式。青年教师依然要明确立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青年教师初入职场,学习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一系列课程,深入了解师德标准和相关规定,让自觉性、规范性和自律性内化于心。古语云:“身为世范,为人师表。”高校青年教师要有“身为世范”的意识,高要求严标准对待自身言行,包括教资教态、精神面貌都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不辱教师的使命。

(三)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经验不多,虽然在读书阶段接触过课本内容,但知识更新频繁,旧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需求,所以需要青年教师沉下心来,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最新材料和学习最新知识,并重新思考学生的需求点,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将知识点深入浅出的分析给学生,务必做到条理明晰、逻辑清楚。此外,青年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此过程中可以虚心向前辈教师请教与学生相处的经验,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既学习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