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0-11-24周玉芳

大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师资导师办学

周玉芳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 无锡21408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复合技能人才的途径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保障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工作落实到位,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非常有利。但是,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初期建设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体系不健全、培养环境有待优化等。因此,如何改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环境,如何攻克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矛盾的难题,成为本文探讨的关键。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

(一)“双主体”办学

“双主体”办学,是指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即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双主体”办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多元教学环境,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落实,避免了“偏理论”人才培养问题,也充分发挥了企业主体的教学价值。

(二)“双身份”教学

“双身份”教学,是指学生的双重身份,即:学生身份和学徒身份。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既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要点,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又能在企业学习实践操作技巧,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相比传统学习模式而言,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更多,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三)“双导师”教学

“双导师”教学,是将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融合,优化现代学徒制的教师资源,为人才培养奠定师资基础。“双导师”教学弥补了实践性师资匮乏问题,保障了实践操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徒制人才培养水平。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制度障碍有待解决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强调“校企合作”办学、教学,办学主体应该共同承担义务和责任,这样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1]。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虽然涉及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但是其内容笼统概括,法律责任划分不明确、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不利于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

2.教学制度不完善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的应用主体,所以教学内容、课程安排都应结合学校实况和企业实况,才能保障“双主体”教学工作有效落实。但是,目前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不健全,学时安排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践效果,甚至违背了最初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师专业素养局限

教师资源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双导师”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复杂程度提高,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也随之提升。但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理论知识过硬,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但却缺乏实践操作技能,无法保障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企业技师实践操作能力强,机械使用、流程操作了如指掌,但是却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再加之教学能力和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学生教育工作。由此可见,想要保障“双导师”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师资资源的综合能力水平,才能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现代学徒制教学稳定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教学制度

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办学主体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内容管理制度、教学监督制度等等,控制教学质量和保护学生权益,构建健康的人才培养环境,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合理划分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安排课程学时,将学校课堂与企业课堂交叉融合,保障学生可以及时运用理论知识,提升企业实践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校课堂中,注重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在企业实践课堂中,强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在安排课程学时时,坚持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尽量缩短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之间的时间间距,保障实践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2.构建教学监督管理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落实教学监督工作,监督管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保障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例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构建“双向”考核制度,既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要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质量。针对教师考核而言,可以通过日常课堂调研考察、现场听课考察等方式,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挂钩,这样才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2]。同时,针对学生学习监督管理而言,也可采用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的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学金、评优挂钩,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设中,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条例是基础,也是保障企业、学校和学生主体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3]。因此,根据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构建针对性强、明确化的法律法规,划分各主体的教育职责和权益,严厉打击违规办学、教学行为,规范现代学徒制教育环境,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法律地位。同时,企业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人才培养是企业建设的附属价值。因此,为了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可以给予一些政策支持、资金奖励,缓解企业人才培养的压力,也能保障企业的利益。

(二)优化教学工作环境

1.选择优质合作企业

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初期阶段,各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无法保障“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合作企业选择时,必须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如:企业的工作环境是否合格、是否具备职业教育资质等。同时,根据学科专业教学要求,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让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中,掌握专业职业技能,不断积累职场经验,为后期就业提供帮助。作为企业主体而言,在招聘职业教育技师时,应该明确招聘标准和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为学生创造可发展性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双导师”教学实力

“双导师“教学是校企合作办学的特色之一,融合了理论师资和技能师资资源,这也是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教学师资团队实力,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保障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例如,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提高教师招聘要求,注重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如: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教师提供深造、学习平台,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让教师深入工作现场学习实践技能,通过企业调研或顶岗实践的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导师必须实践操作技术过硬,专业理论知识充足,且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耐心辅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才能保障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的效果[4]。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保障人才培养的师资实力,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还能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健康发展。

四、结语

在双办学主体、双导师教学背景下,学生获取的教学资源更丰富,人才培养环境更佳,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非常有利。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征和现状,总结出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监督体系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等策略,不仅保障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能促进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和保障。

猜你喜欢

师资导师办学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导师的猫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