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0-11-24陈学慧
陈学慧
(四川省泸县奇峰镇曹市杨娣学校 四川 泸县 646100)
小学是学生们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帮助学生们提高道德修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结合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制定有效的策略,同时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渗透德育教育,来激活学生们的主动性,使学生们的道德修养得以提升。
1.立足教材内容,加强渗透道德教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足,还未能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教材相关信息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要想有效提高学生们道德修养,教师要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挖掘,结合其中的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到《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通过对其中的语言、句子和词汇的分析,梳理出全文的逻辑结构,并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促使学生们获得道德教育知识。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在小组内对文章进行研读,交流并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此过程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使学生们能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对文章所蕴含道理的感悟。接着,教师还可以通过出示相关图片,解析重点词语,为学生们设计如下问题:谁在守株待兔?他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兔子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上?猜一猜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们猜测兔子撞死的原因,并使学生们明白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能看成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们获得对文章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促使学生们学习到:不要对意外的收获存有侥幸心理,只有懂得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当学生们通过对文章学习,就会更好地明白一些生活道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
2.采用现代设备,扩充相关道德知识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大多以课本为依托,口述为主,直接开展课文教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范围只能局限于课本,课堂知识容量小,不利于学生们有效增长德育知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们扩充更多道德知识。同时多姿多彩的图片、文字、影音资料还可以使学生们的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们有了充足的参与兴趣,其道德修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到《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扩充相关知识材料,比如有关的节日来源、节日习俗以及相关文化等等。当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丰富的知识材料获得对各个节日的全面了解后,就能够在相关节日期间更好地遵循相关礼节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感悟,获得对内心的洗涤和净化,从而有效提高道德文化修养。
3.丰富活动形式,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一种语文教学活动就算效果再好,也不能长期使用,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得课堂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本就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能够抓住其兴趣的活动内容,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能够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们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例如在学习到《陶罐和铁罐》一课时,为了丰富活动形式,提高道德教育实效。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们开展思考,比如: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的一件什么事?铁罐对陶罐说了什么,它为什么这样说?陶罐对铁罐的话做出了怎样的回应?让学生们在组内交流中获得对文章的更深刻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配音比赛”活动,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陶罐和铁罐,来进行配音对话表演,使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接着,点明主旨,让学生们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练笔活动,促使学生们能够在读、说、写等综合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文章内涵,从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们一边吸收语文知识,一边增长道德修养。语文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切实帮助学生们在语文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