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方法研究

2020-11-24丁颖

大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佛系价值观

丁颖

(宁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750021)

“佛系”是继“丧文化”之后的一种亚文化变现。丧文化是指时下流行青年群体带有的颓废、绝望以及悲观情绪和色彩的网络文化新形式。“佛系”一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在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火遍网络,主要是源于《第一批90 后已经出家了》这篇文章。人民日报针对这篇文章作了《也说“佛系青年”》评论,旨在遏止这种丧文化的弥漫,鼓励新时代青年“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1],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一代。可见,“佛系”价值取向不仅不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走向,对于新时代青年的培养更是毫无益处。

一、“佛系”价值取向来源

首先,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极大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与满足。当代青年不同于“70、80 后”充满追求更好生活的斗志。加之,“90 后”作为当下青年主力军,在长辈的溺爱以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条件下,自我拼搏与奋斗不再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即使不奋斗也不会存在生存危机,这是青年一代看淡一切、看破红尘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次,社会转型致使青年理想与现实差距扩大化。社会发展中不断变更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社会阶层固化等问题的出现,形成给青年造成就业、住房、养老以及医疗等压力加大的局面。在马斯洛基本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出现了对更高层次的追求与需要却求而不得、追而不实等现实状况,致使青年一代发出“鸭梨山大”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以后的苟且”“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等对重压与焦虑的宣泄。在这种重压下,青年群体形成了“佛系”价值取向来自我消解与减压,或者说是一种对社会利益分配不满的排解方式。

第三,网络自由空间,各种思潮观念盛行。互联网早已渗透到我国各个方面。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性、开放性与无中心的特点,能承载繁杂信息、多元的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思潮,使得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感性的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的思想观念不断通过网络侵蚀大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价值观体系[2]。并且在网络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里,人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这就为一些有意歪曲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个人或集体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充分。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一群体接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脱节、“一言堂”课堂讲授以及没有“三全”的教育合力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树立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效果甚微。

第五,丧文化的奠基。丧文化一般指一些90 后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地活着,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3]。

二、“佛系”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自主性”式微,弱化自我教育效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教学主体,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客体,除了具有客体性之外,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发展中的状态,具有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充分将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教育自己,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自我教育法利用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所以说:自我教育才是形成个人品德的根本动力。可见,自我教育法对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一定价值。

“佛系”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贯以“尽人事、听天命”“看破红尘”等消极应对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抱持“考过是缘、挂科是命”的态度。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佛系”的大学生从不逃课和旷课,但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无感”;无论是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在实践活动中还是教育反馈阶段,“佛系”大学生群体都不会主动发挥自主性,难以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待老师或同辈群体的批评也不会自省,更不会进行自我批评。这一系列行为都造成大学生客体“自主性”式微,弱化了自我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意义。

(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坚持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要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得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4]。

“佛系”价值取向的出现,挑战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核心价值观。“佛系”大学生群体,其内在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或价值观体系,并且他们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深受国外思潮的影响,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相当大的挑战。主流价值观念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与教育理念,“佛系”的价值取向不仅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意识中的权威地位,而且侵蚀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环境中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淡化了高校整体主流价值观念氛围,影响高校教育整体走向。并且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运用榜样示范教育方法进行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佛系”大学生的反应即是不接受、不借鉴亦不反驳,这就进一步弱化了教师教育权威与影响力,也从侧面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三)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的完整性

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经历“理论灌输、内化、外化以及反馈检验等几个阶段”[5]。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其目标,首先要保证其阶段的完整性,只有进行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首先在内化阶段,教育者将社会的指导思想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教育者传授的思想,内化为自己个人的思想。这一阶段是客体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自己的价值观念等主动相互融合,完善自身价值观念体系。而“佛系”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阶段时坚持消极、不主动接收或者“差不多,无所谓”的态度,在这样的价值取向前提下,让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内化或是依据老师指导自觉进行内化,难以达到理想的内化效果。

其次从教育反馈检验阶段着眼,“佛系”大学生群体以自身已有的价值体系指导自身的行为活动和思想观念,这一指导方针简单来讲即“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检验阶段,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实现双向互动这一机制,对于客体教育成效的反馈与检验才有参考价值。但从“佛系”价值取向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可知,让其主动与教育主体交流或在教师主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是不可能的,这就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对客体是否需要“再教育”的评估,同时也侧面地影响了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检验与优化升级。

(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战

“丧文化”“佛系”是存在于青年群体中的新兴文化或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是“舶来品”,就我国青年流行文化而言是“新兴残次品”。这种亚文化的传入对我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首先这种“残次品”式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极大影响高校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体系,是高校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到新时期的新问题。

其次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应紧抓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6]。要以现存消极的“佛系”价值取向为依据,研究其成因以及快速影响广大青年思想的原因,制定相应教育方针政策、更新相关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更具针对性的教育途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阻碍和坎坷,因此高校应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坚持走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征路,这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为大学生培育和树立良好的价值体系是高校育人的终极目标[7]。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就要求高校培养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并且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育人导向,以更高素质、更专业、更与时俱进的、能解决新矛盾的教育主体队伍,应对“佛系”浪潮的产生与影响,从而更适应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去践行与巩固高校“立德树人”的宗旨。

最后,面对“佛系”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消极影响,紧抓大学生积极正面价值观建设刻不容缓。青年作为国家的主力军,对其进行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中流砥柱,为大学生培育和树立良好的价值体系不仅是高校育人的终极目标,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广大的“佛系”大学生,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对其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消极“佛系”价值体系进行解构与重建。对于当今高校与教师队伍而言,应发现和分析学生思想或价值观念中存在的新问题,充分利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等冲击与瓦解其消极的价值取向,同时为其构筑起更加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价值体系。

三、强化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

佛系价值观念和价值观对大学生造成“随波逐流”“爱咋咋地”等消极影响同时严重影响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与培养。面对这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我们应重视大学生“自我”“主体”等意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强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与宣传。

首先,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师生不平等”的教学地位。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探论与研究的学习时间,一改“教师主导”“一言堂”的教学氛围;对教师进行新形式“师生平等”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在培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并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视消极价值观念的影响,主动强化主体意识并坚决抵制消极观念的影响;最后,注重学生主体自我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完整性。

其次,校方与教师共同抵制佛系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并加以分析,向学生群体剖析与讲解该种价值观的腐朽与消极方面,并积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氛围,将主流意识观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校园硬件设施、校园生活与活动中,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入教、入社会、入心[8]。

最后在大学校园中坚持“三全宣传”,即全方位宣传、全过程宣传以及全方面宣传。让主流意识形态不仅渗透大学生的教育与生活,更要形成一个主流意识形态充斥的大环境。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佛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新阶段的挑战、是时代发展的插曲、是高校发展的新问题。面对该现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的恶劣影响,高校应践行担当精神,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迎接新挑战、正视新插曲、解决新问题,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窘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端正风向,为青年一代创造良好的价值体系,巩固国家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佛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法系妈&佛系爸
价值观(二)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