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视角下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训练研究
2020-11-24杨海平
杨海平
(甘肃省酒泉市体育运动 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推动下,我国的体育运动事业实现了长足性的发展。与以往相比,无论是在整体规模、专业运动技术水平还是在专业人才培育、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新时期为尽快开创体育运动事业新格局,使我国体育健儿再创佳绩,社会各界将关注的重点从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上转移到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上,。希望能够通过制定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长远发展目标,在 “科学训练”“精准选材”等先进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完善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工作,从而将我国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充分聚集在运动天赋、运动潜力突出的优质后备人才身上,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1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选材是指以科学的方式选择出在某方面才能出众的可造之才。一般而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主要包含以下2 个方面。(1)测评,即运用先进的方式方法、科学技术,对青少年运动员综合心理、生理、形态、遗传、生化等特征予以测定。(2)定向,以测评结果为依据和导向,对青少年运动员未来运动生涯发展中所展现出的竞技能力予以科学、合理预判。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个人的综合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竞技能力等有着差异化的要求,运动员自身独特的竞技能力也决定了其适合从事运动项目的具体类型。在此种情况下,科学选材就成了为不同运动项目选择“良驹”的一种最佳方式。因此,只有对经过选材的运动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遗传基因有助于挖掘运动员优秀的运动竞技技能潜力,经选材而来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投掷、短跑等项目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爆发力,是普通青少年运动员所不具备的。即便一些运动潜能、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育、训练等方式获得,但先天性的优势使经选材而来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容易进入最佳的运动状态。科学的选材、育材是确保青少年运动员在长期艰苦、漫长、严格、系统的训练中,不断实现自我能力提升和突破的关键因素。
2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
2.1 年龄因素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体育生涯情况可以发现,适龄运动员往往具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影响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因素主要是其运动年龄。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年龄是从其正式接受运动训练之日算起。运动年龄能充分反映运动员在某一特定运动项目领域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因此,针对年龄的选材主要以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素质敏感期、最初训练年龄、首次好成绩获得年龄等为参考依据。
2.2 遗传因素
随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日渐科学化,遗传因素逐渐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选材要点。大量实验证明,遗传因素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成绩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以篮球运动为例,世界知名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均值:女运动员为1.82 ~1.86 m,男运动员为1.98 ~2.02 m。如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无论是其身高还是运动潜能都很大程度地受到同为篮球运动员父母的遗传基因影响。
2.3 身体素质因素
青少年运动员要想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其关键的一点是必须确保自身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关系到青少年运动员日常训练过程中运动能力的提升及在赛场中运动潜力的发挥。一般而言,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过程中,会依照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展有侧重的选材,但选材所参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主要包含青少年运动员个人身体弹跳力、关节柔韧性、身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身体爆发力等。
2.4 心理素质因素
青少年运动员日常训练技能掌握、专业知识学习、运动自信心建立、赛事分析能力、临场成绩发挥等,都与青少年运动员个人个性、心理特点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我国体育运动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方式更具科学性,身体素质选材也更具标准化,每一名青少年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成绩上的差异性主要由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决定。一般而言,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选材以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为主。其中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认知、意志力等,涉及运动员个体知觉准确度、感受敏锐度、反应迅捷度、操作思维敏锐度、运动记忆准确度等;心理特征则包括不同个体兴趣、气质、性格等内容,涉及青少年运动员的情绪、自制力、精力、性格等情况。
3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训练对策
3.1 制订科学的训练规划
通过上述对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存在身体发育不平衡的情况,运动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综合运动能力等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具有不可控的特点。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训练而言,教练要在其早期训练时就制订明确而详细的训练规划,充分结合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同发展阶段及变化情况,制订极具发展性、全局性的训练方案。如9 岁前,青少年身体骨骼尚具可塑性,训练需以柔韧度训练为主;10 ~12 岁,青少年肌肉力量正在迅速增长,教练可适当增加协调性、速度训练。在每个阶段都需要配以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基础知识教育,为后续训练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运动理论基础。同时,为提升不同阶段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训练的实效性,教练需要综合考量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训练情况,对训练方案予以灵活调整,以确保方案更加符合当前阶段青少年的综合需求。此外,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体育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血管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在不同阶段教练还要注重充足的营养供给。
3.2 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采用多样化训练方法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青少年运动员差异化的运动训练需求,更有益于运动技能、知识的全方位展现,有助于增强青少年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接受及理解程度,是实现高质量体育训练必备的重要元素之一。为此,我们可以充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为其制订多样性的训练方法。例如,教练可以以3~5 m折返跑、“返贴追人”游戏等训练青少年运动员的敏捷性、灵活性;以立定跳、跳台阶、单腿跳等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爆发力;以立卧撑、半蹲纵跳等来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同时,还要以运动兴趣的培育为基点,引导青少年运动员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心理素质。为此,教练需要根据具体的运动项目引入相关体育历史文化讲解,包括著名体育人物光辉事迹及我国重大运动历史事件等,引导青少年逐渐形成深厚的运动兴趣。
3.3 加强训练教育与管理
对运动团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也属于体育训练范畴,对提升青少年运动员个人综合运动素养、建立团队运动实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团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也需要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以青少年运动员个体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展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倡导以德育人。加强教练与青年运动员之间的日常沟通,使教练能够凭借自身良好道德榜样魅力,感染青少年运动员,使青少年运动员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还要定期组织青少年运动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讲解我国漫长而辉煌的体育事业发展史。(2)加强队风建设,构建严格的团队纪律,如按时训练、按时休息、不迟到、不旷课,要求青少年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任务要求,使青少年运动员能够在团队纪律的作用下,严于律己,逐渐改掉身上冒进贪功的不良品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良好品质,使青少年运动员逐渐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运动员。
4 结 语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训练而言,精准、科学选材尤为必要。通过合理的运动员选材,能够实现体育运动人才的早发现、早培育,使我国能够诞生出更多的优秀体育运动员。为此,在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练要紧密结合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趋势,及时对自身体育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进行更新,不断学习先进的体育训练管理措施、方法、技术,以运动员选材为依据,制订更加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早期训练计划,并根据实际训练情况以及青少年运动员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训练技术做出灵活的调整,使计划更适合青少年运动员实际运动需求,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体育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