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为本理念下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研究

2020-11-24剑,陈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价值观青少年

郭 剑,陈 娟

(1. 南京林业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37;2.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14)

育人为本的理念很明确地指出了育人的根本主旨是人,育人为本与素质教育是同根同源的,因此育人教育需要与素质教育合二为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教书育人重要场所的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根本教育思想,要采用积极的、创新的教育方法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不断提升青少年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出发,利用最佳方法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要注重对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坚定地将培养青少年为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作为育人目标。

1 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体育价值观认知因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在价值观念养成过程中面临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与以往有较大差异性,时代的发展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游戏,存在睡眠不足、近视等现象。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学习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再加上家庭的过分呵护,更加剧了其逃避现实的不良观念。青少年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即其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想信念等都是现今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面临的最大难题。

1.2 精神因素

现在青少年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且备受家庭溺爱,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积极进取的好胜心,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很多青少年都沉溺网络无法自拔。缺乏精神支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负作用,甚至对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不利。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也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体育运动量与暴力攻击行为相关,青少年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水平、抑制攻击行为,而缺乏体育运动则会使其缺乏宣泄出口,一味靠暴力来逃避现实问题。

1.3 立法因素

随着国家对体质和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政府也针对青少年体质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是其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国家层面的法律,大部分都属于地方性的文件,法律约束力不强。虽然从法律层面来说,学校不是青少年学生监护主体,但是学生在学校运动过程中受伤事件也屡见不鲜,因而,学校在督促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也面临很大的风险责任。缺乏健全的立法,青少年就会在体育活动中缺乏安全意识,不仅学生的体育学习会流于形式,体育活动中意外伤害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大。因而,政府部门要加大立法及管理力度,积极组织体育领域的研究专家投身于体育价值体系及体育立法的建设中,健全相关法律政策。

1.4 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自身因素

首先,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因素。青少年在年幼时期往往会把家庭获取的道德和价值标准作为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大部分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使其取得更好成绩而让其牺牲体育运动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身体发育,也不利于其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学校环境因素。在学校,青少年体育知识获取、运动习惯养成、运动精神的领会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及体育设施的丰富程度,在应试教育这堵高墙面前,学校及教师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导致育人为本的教育“阳光”还没能全面地照进教室,在没有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以及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直接导致青少年体育价值观低下。再次,社会环境因素。青少年对体育的认识与社会政策导向相关,同时青少年通过体育活动也能更深入的了解和适应社会,便于其日后更快融入社会,但是目前政府并没有专门制定完善的青少年体育法规,也没有良好的青少年体育宣传机制,导致青少年体育意识薄弱。最后,青少年自身因素。体育既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活动,也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体育活动大部分是集体性或竞赛性质的,这就要求青少年要用道德规范指导自身行为,在此基础上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目前多数青少年受多元化文化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并不强,宁可天天待在家里打游戏也不愿意去参与体育运动。

2 育人为本理念下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路径

2.1 政府健全体育相关立法体系

政府应注重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不断创新立法机制,着力于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加快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首先,要从国家及各级政府层面颁布体育相关法律制度,在充分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细化体育相关法律条款,增加法律内容,使体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明确的执行和实施方案,形成以政府为主、各职能部门为辅的阶梯式管理结构,以便强化工作实施和监督力度,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最后,要以法律为依据,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联动效应,明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来开拓青少年体育活动全面开展的新局面,从而使青少年能够在更好的体育环境中开展体育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2.2 学校积极创新体育学习氛围

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有着义不容辞的育人责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更要做好体育价值观培养的保障工作。首先,学校应不断优化教师资源,建立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队伍。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道德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制定完善的师资队伍选拔标准,并让体育教师将德育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体育运动平台,让学生坚持体育运动。具体来说,学校可以开办体育精品活动课程、定期举办多元化的体育竞赛(如马拉松、趣味运动会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其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实现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以让青少年能够充分地体验学习体育的快乐。最后,学校要加大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力度,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占比,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三观”的指导下,更便于其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2.3 建立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可以利用多元化媒介方式向青少年传播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普及健康的生活观念,为广大青少年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例如,利用微博、微信进行体育公益广告推广,利用张贴横幅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对体育的认知。从学校层面来说,可以构建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体育教育机制,引导学生从体育实践和体育文化中形成个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具体来说,学校要将体育教育工作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在保证学生有充足锻炼时间和机会的同时,加强体育运动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运动环境。同时,还可以建设体育俱乐部、社团等组织作为体育发展的后备力量。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孩子身心平衡发展,督促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从个人来说,青少年也要自觉远离和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多看一些正能量的事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做事的准则。

2.4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加强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

育人重在育品,做人要以德为本,要成才需要先成人,学校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育人为本”作为发展目标。在对青少年体育学习氛围进行创新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一些思政教育元素,来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在青少年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与教学形式上,需要展现出思想健康教育的特点,要让青少年能够在体育学习中也能直观地感受到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性。如武术学习时的礼仪与服装要求,就可以很好地让青少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养为青少年做好榜样,要注意讲课时的言行举止,并规范体育知识的教授过程,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以及体育价值观。

3 结 语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育人为本理念下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四者的联动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机会和平台,助力青少年正确社会价值观以及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