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浅谈
2020-11-24洪碧云
洪碧云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大坡小学 福建 晋江 362200)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开展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也有一些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总的来说效果还达不到预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只是单方面向学生传输知识却很少接受学生的反馈,教学中也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却很少引导和启发学生挖掘课文的内涵,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沉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这种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会约束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和开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比较依赖老师,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在不发达地区尤其明显。而有的老师响应新课标要求,倡导新型的教育模式,但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把握力度不够,往往导致本末倒置,反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了阻碍,比如,有的老师倡导创新思维,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基础不牢固,其他的都是空谈;有的老师倡导合作学习,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考核制度,导致很多学生将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了“座谈会”,学习过程缺乏纪律,学生逐渐变得散漫,反而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教学适得其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2.1 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小学生自律性差,再加上学业比较重,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做到课前预习,所以老师应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逐渐让学生适应并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案例、老师重点讲解等,发送到网络学习平台或学生交流群中,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电子产品,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在观看这些图片、案例和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后期教学内容的预习。而当学生体验到预习带来的学习效果后,就会真正明白预习的意义,会逐渐自主预习,慢慢就能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2 问题启发,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整个人生中必不可缺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帮助学生挖掘书中的内涵、体验书中的情感、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所以老师应加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力度,让学生大量阅读有益书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理阅读,并在阅读中思考,从而学到某些知识、受到某些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老师可以问学生“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青蛙的成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会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来思考青蛙的成长过程。老师还可以进行问题拓展,如青蛙是益虫,它能保护庄稼,它是如何进行捕食的等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自己的想象,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答案。大家不同的意见汇集到一起再进行讨论,逐渐从问题中受到启发,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3 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必备的能力,但很多学生却不喜欢习作或者不会写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言之无物,提笔无语。所以老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多观察日常生活增加学生的见识和阅历,多抄录优秀的文章段落提高写作的技巧,特别是老师应鼓励学生写日记,通过记录日常的生活、情感,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应鼓励学生写作,对优秀的作品提出表扬并可以向一些刊物推荐,以表示对学生写作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后,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写作,长期坚持就能够养成写作的习惯。
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