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20-11-24山丹县第一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教师

山丹县第一中学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对于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要求最高。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之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做出的努力与得到的效果往往不成正比。沦为“学困生”,不仅让学生本人十分苦恼,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水平。下面,本文将着重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为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最先出现状况的学科基本都是数学。往往有这样两类学生:一类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可以越过及格线,但是一进入高中之后,成绩就降到了及格线以下;另一类学生在初中阶段时,数学成绩一直很不理想,进入高中学习后,成绩依旧在“谷底”徘徊。这两类学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数学基础不扎实。数学学习是螺旋式的,后继学习以先前学习的知识为基础,且知识之间相互穿插应用,联系密切,如果先前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后续的学习一定无法正常地进行下去。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因而在进行难度更大的高中数学学习时,往往会出现学习空白和知识断层,这就如同建造大楼,没有了稳固的地基,就算大楼勉强完工,也只是“徒有其表”,经不住现实的考验。

2.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基础性数学和初中过渡性数学而言,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专业层次都更上一层楼,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很多学困生由于学不懂数学,因而对数学一直持有“恐惧心理”,时间久了,学生不仅排斥关于数学的一切,而且会习惯性地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一定学不好数学。在这种心理下,学生基本呈现“自我放弃”状态,对学习数学也没有任何兴趣可言。而学习一旦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进行下去的动力,效果也就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3.学习方法不当。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它的趣味性在于掌握了知识的原理之后学以致用,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培养数学思维,收获求知过程中的成就感。因此,数学学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错误地采用了“死记硬背”的方式,背公式、背原理,甚至直接背题目和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起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对于数学的反感,让学生彻底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4.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外部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学生从踏进高中校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家长都在强调一个重点,那就是高考。诚然,高考对于一个学生而言,的确意义重大,但随着升学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也随之出现。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获得知识,而是应付高考,学校、老师、家长的关注点不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像数学这类学科,学生必须大量地做题,要尽全力保证拿到分数。不可否认,这样的应试教育对于保证升学率是很有用的,但也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转化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要想成功改善学困生的状况,首先要从观念入手。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不能将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指导,细心帮助;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积极面对问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助,不能随波逐流、放弃自己。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有足够的兴趣,学习更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互动、利用多媒体设备等措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赛、游戏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数学、接近数学。

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孔子曾说过:“君子易事而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在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上,教师可以采用“导入式”模式,在讲新课的前几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在布置作业时,注意前后知识的交叉应用,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应该尽量细化地讲解,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新课的教学进度。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