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探究

2020-11-24临潭县长川乡马牌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临潭县长川乡马牌小学

班级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组织基础,在传统概念中,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当中一个组织和管理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主要通过班会、晨会、班干部等渠道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学管理要求。然而,这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重点在学生的管理和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组织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校发展实际和学生实际,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要不断研究班级管理的理论,更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创新管理方式。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生活导师

班级不仅仅是一个管理组织,更是由全体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对农村小学来讲,由于适龄儿童的减少、部分家长带领孩子在务工地就学以及到城镇学校择校等原因,使得农村学校学生数不断减少,班级学生数量也减少,不少农村小学出现每个班级只有个位数学生的情况。另外,与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外出务工,使得不少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教育、行为习惯由于长期得不到家长的监督和教育,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给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与难题,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小学班主任除了进行常规的班级管理之外,还承担着指导家庭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特别对寄宿制中心小学而言,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部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职责的增加,就必须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才能胜任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在学校教育教学当中,班级组织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有序地组织学生学习和生活,对农村寄宿制学生而言,大量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但成为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更要成为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在正常的学校教学时间外,更多承担起父母亲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多种角色的交流活动,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多关注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的内心需求,避免校园欺凌的发生,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的饮食、生活起居、个人卫生、体育锻炼,在课余生活中,组织寄宿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学校住的舒心,学得开心,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成为小学生的知心人和生活导师,从而让小学生亲其师,信其言,真正把学生组织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大家庭,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的社会化启蒙者

班级作为学生的发展共同体,是学生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初始地,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人际交往最为频繁的地方,特别是寄宿制小学生,他们在很小的年龄就离开父母,独自在学校生活,更早地开始社会化的过程,这使他们面临着比城镇走读学生更多的问题,面对同宿舍的学生,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的问题,然而小学生毕竟年龄小,思想和行为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在失去父母陪伴、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这一系列的问题就需要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来接管,班主任由于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因此工作的一大部分就需要班主任指导和管理,因此对农村小学班主任而言,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学生人际交往的协调者和学生社会化的领路人,不断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饮食问题和思想动向,时刻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动向,通过家长会、家访以及其他沟通渠道,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心理、思想和学习情况,让有条件的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使班级管理和家庭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每学期末要组织家长会,指导家长在假期关心、指导或监督学生的学习等,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总之,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学习班级管理理论,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不但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更成为学生生活、发展和社会化的共同体,让农村学校成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