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4庄浪县柳梁镇中心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暴力育人

庄浪县柳梁镇中心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育育人的神圣职责。”可见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已在贫困的甘肃庄浪大地上工作了二十余年。目前工作的地区更是贫困地区中的贫困地方。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代以种地为生,也没有特产。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当地村民大多选择在外地打工,因此“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由于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这几年也有幸参加了“精准扶贫”中的“教育扶贫”工作。通过详细摸排及“教育扶贫”实践,发现了当地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当地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不少留守儿童缺乏理想信念,对前途一片渺茫,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究其原因,是由于青壮年出外打工,大多数承担监护工作的长辈们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无法对孩子亦或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人格培养等;更有甚者是“大孩”带小孩。如笔者在带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生和她上初中的姐姐租住在校外,姐弟二人自己做饭、上学,无人监管。解决生活问题尚且有困难,更谈不上家里人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少数留守儿童有厌学、爱花钱、爱上网甚至有偷窃等行为。如带六年级的时候,笔者班有一个女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看管。她特别爱撒谎,经常向父母要钱,说是买学习资料,然后把要来的钱乱花,引诱班上的一些学生向她靠拢,带坏了班风。还有些负责监管的妇女、老人搞迷信活动、上网、打牌、喝酒、抽烟、玩快手等,也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使有些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嗜好。

3.成为校园暴力的“主力军”。留守儿童中有些孩子由于没有父母陪伴,容易产生自卑胆小的行为,甚至产生轻度“自闭症”,所以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成为“校园暴力”中的被虐者。有些留守儿童会成为“校园暴力”行为的实施者,尤其是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形成所谓的“帮派”,欺负其他孩子,要钱、骗钱,甚至威胁、殴打其他学生。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留守儿童在校外缺乏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没有教师管理和教育,形成所谓的“真空时段”。因为孤独,留守儿童往往向一块凑,在一些不良风气、垃圾文化和物质的诱惑下,为满足其“需求”混在一起,拉帮结派,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之路。

二、应对策略

1.从宏观层面上,在校期间教师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理想、信念、人格教育,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微观层面上建立留守儿童尤其是“扶贫”家庭中留守孩子的资料库,学校应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

3.把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成立“谈心室”。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做好德育工作。

4.通过打电话、微信等方式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时联系,要求家长定期(至少每周一次)向孩子打电话或视频聊天。通过互通信息弥补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亲情缺失,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5.建议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大多数法制副校长由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定期在学校做法治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留守儿童的是非观念,让其遵纪守法,将“校园暴力”消除在萌芽之中。

6.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消除校园附近的所摆摊位,严禁不健康娱乐设施在校园周边出现。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贫困地区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蔡元培先生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根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王国维亦云:“有知识而无道德者,则无以保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共同帮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暴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反性别暴力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暴力”女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