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儿蹦床运动员基础训练的初探
2020-11-24宋斌衡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宋斌 衡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蹦床起源于法国,是近现代较受欢迎的一种体操类竞技运动,现如今也已被编制进了锦标赛、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性的比赛中,足以证明其重要性。所以很多学校也高瞻远瞩,将蹦床基础训练列入了少儿运动员的训练核心内容之中,旨在从技术动作细节中找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一来能够让四肢力量不够发达的学生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二来也可以给予努力、具有天赋的学生发展和表演的舞台,从而综合整体学生的体育素质,杜绝参差不齐的现象。本文从体校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少儿时期向学生灌输蹦床基础训练的相关知识,借此希望学生能够克服懒惰之心,为培养特长迈出前进的步伐。
一、体校针对少儿组织蹦床基础训练的优势探讨
蹦床是一种新型运动项目,它的规则是运动员要向上起跳,然后在腾起的高空中连续完成多个不同的动作,如:空翻、转体、水平转体、坐弹等高难度、极具挑战性的动作。而少儿正处于身心急速发展的发育中,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可塑性非常强,正是接触蹦床的良好时机。所以,教师可以用蹦床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肌肉力量,使全身得到均衡的发育。再者,少儿时期的学生脉搏平均维持在90到100次左右,不能进行长时间地跳跃和跑步,否则将会对学生的心脏发展造成过度饱和的负面影响。而蹦床,每次的活动时间维持在3~5分钟左右,属于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运动量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蹦床来激发自己体内的运动细胞。
再者,少儿的心理发育也是极具特点的,他们在自我控制和独立自主方面具有缺陷,经常会对枯燥乏味的东西产生反感心理。所以一般性的运动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蹦床贴合了学生的玩性,为他们创造了自由的蹦跳空间,教师不用担心学生会对蹦床丧失兴趣,相反要注意的是要在蹦床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不可出现受伤等现象,否则很容易让家长和学生失去信任。教师作为蹦床教学的执行者,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找到自己和蹦床的共通点,从而在蹦床中做自己,培养起浓厚的节奏和韵律感,这对于少儿学生日后的综合体育素质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少儿时期渗透蹦床基础训练的几点方法设置
(一)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身体机能的完善
伴随着生活水平和思维品质的逐步提升,“全面发展”已成为全民的一致理想追求,其中全民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和家长,而全面的含义则将体育也囊括在内,种种变化的迹象都说明教育在切实地推动多元化的发展。蹦床基础训练契合了全面发展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在运动量适中的前提之下,能够对运动萌生潜在的兴趣,完善自己的身体机能。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学生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或者是暴饮暴食,导致身型和体态都呈现出非正常的变化,为了扭转这种局势,教师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让学生利用少儿这段关键的拔高时期锻炼肌肉力量,否则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存在弱势时就为时已晚了。
蹦床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力和体力,所以拥有强壮的体力是进军蹦床领域的重要前提。少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早期,肌肉力量是远远不敌成年人的,所以教师可以对症下药,先从体能训练开始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安排两种方式,第一是“一般体能训练”,这种方式主要以集体的形式进行,针对应变能力、耐力和坚持力进行拔高和改善;另外一种则是“专项体能训练”,之所以会有专项,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的天赋也不尽相同,所以专项训练讲究因时、因人而异,即个别化教学。这两种方式整合在一起,既能从整体也能从个别来锻炼学生的体能,培养他们对蹦床的热情,而不是出于昙花一现式的兴趣而去接触蹦床,这样也能从根本上降低运动员训练的枯燥感。
(二)从技术讲解的角度入手,提高学生对蹦床的熟练度
蹦床不同于一些简易的运动,它有一套复杂、标准的训练制度,所以会有部分因此产生疑问:为什么难度这么高,还要强制组织蹦床的基础训练?那是因为收获和努力是成正比的,付出的艰辛越多,获得的回报也会更加的称心如意。因此,在展开蹦床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必要时可以将连贯的动作拆分成多个细节来进行剖析性地讲解和训练,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及时地沟通问题并解决,搭建起师生互动、互助的稳定桥梁。
技术训练是基础中的基准,若没有技术,后续的一切训练都将纸上谈兵。少儿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做不到一蹴而就,所以教师通常会采取达标递进的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达到预期目标后才会开展下一阶段内容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重复性的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不厌其烦,争取做到精益求精;还有一种技术训练方式,也是最为常用、屡试不爽的,就是模拟训练法。在训练的前期,一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实际训练的机会很少,为了定期检测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掌握程度,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模拟训练,但模拟训练对道具质量要求较高,一来是为了确保蹦床时的绝对安全,二来也是给予学生最真切地实操体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水平,学生和学生之间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也有助于相互之间交流心得、取长补短。
(三)从姿态训练的角度入手,提升学生在蹦床领域的专业性
所谓“术业有专攻”,指的是技能学术各有精细的研究方向,当然,在蹦床训练中也不例外。基于体能和技术的训练,教师即需要在姿态的训练上“下功夫”,这样既能起到保护学生的四肢不会因为动作问题而受伤,同时还能让他们熟能生巧,大幅提升他们在蹦床领域的专业性,进而从整体提高我国蹦床人才的后备竞争力。
在蹦床训练中,姿态训练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上肢训练,而另外一类则是下肢训练,这两类几乎涵盖了蹦床的全部训练内容,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上肢是动作是否协调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表演的美感和稳定性,因此在基础训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镜子面前自我检查,针对手位摆放、幅度大小、松弛状态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在过程中精准定位自己的错误并改善,让自己每一次的固定起跳角度都能接近完美,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而针对下肢的训练,主要集中于“力量”二字,蹦床对弹跳技巧非常严苛,所以在平时练习中,教师一般都会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采用半蹲或者是负重蹲的方式提升腿部支撑力,这些时间可能只占据一天时间的十分之一,但长年累月下来,对学生的两腿作用是非常可观的。除此以外,针对下肢的训练,还可以用双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坐在垫子上背部伸直,双腿悬空,脚尖向前绷紧,让另外一个队员配合,拿一个绳带在同伴的脚尖前面,让同伴使劲向前够绳带,这样能起到拉伸筋骨的作用。只有让姿态呈现出无懈可击的状态,才能够让蹦床的基本功变得扎实、深刻。
(四)从抗压心理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锻炼
长期的练习容易让孩子的心理承受压力过大,若教师此时不加以及时地疏通,则很容易适得其反,这也是所谓的“高原反应”。所以在蹦床基础训练环节中,教师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主动地去关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调节负面情绪,告诫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时不能骄傲自满,相反表现欠佳也不要自卑气馁,这样才能以平稳的心态看待输赢,从而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都能以最佳水平表现给观众。
例如,在帮助学生养成抗压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放松法、注意力转移和自我鼓励这三种方式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放松法的目的在于让肌肉在恰当的时间维持紧张状态,也可以有休息的时间让肌肉休息,这样的一松一弛就好比劳逸结合,能够大大提升训练的效率。注意力转移法强调的是娱乐练习,要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和比赛无关的事件上去,如:团队趣味活动、听音乐、看电影等,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情绪稳定在一个开心、愉悦的状态,降低因失败而自我怀疑的概率;最终一种方法成为自我鼓励法,它要求学生以内心的主观想象,要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这种自我说服的方式要比教师在一旁加油助威的效果大很多,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更完美地完成蹦床动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少儿时期,以“蹦床运动员”的标准培养学生已成为一种潮流的教学方向,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测试和观察学生的肌肉弹性和关节灵活性。当代学生本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因此他们无论是在心理抑或是生理成长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引导他们掌握蹦床的基本技能,能从身、心两个方面释放其压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不再单调无趣,而是能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发展潜能,这样一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都能够由衷地萌生一股不竭的内在动力,从而在学生群体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循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蹦床项目后储人才。